兩只小獅子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立刀旁”,能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的8個生字:“練、刻、苦、另、功、慢、應、該”;正確描寫4個字:刻、苦、樣、該。
2、能在老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習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刻”和“慢”。
3、繼續練習不唱讀、不頓讀;指導讀好“懶洋洋、慢吞吞”等詞語。
4、能初步了解自治自理,不依賴他人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二、教學重點:
1、能在不同的語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的8個生字。
2、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獅子媽媽話中的道理。
三、教學難點:
1、能根據提示練習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里查找“刻”和“慢”。
四、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字典
五、教學時間:2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課文。
1、出示一張獅子的圖片。
(問:這是什么動物?)
2、 你能試著用一個詞語來介紹一下獅子是怎樣的動物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威武、林中之王、兇猛……
過渡:威猛的獅媽媽生了兩只小獅子。瞧,多么漂亮而又神氣的小獅子呀!今天我們就來聽聽兩只小獅子的故事。(出示課題:25、兩只小獅子)指名讀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整體感悟。
過渡:課文里講的是怎樣的兩只小獅子?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1、請小朋友們邊聽老師范讀,邊思考,聽后交流。
2、這兩只小獅子有什么不同呢?請你分別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口頭填空:獅子媽媽生下了兩只小獅子。一只小獅子( ),另一只小獅子卻( )。
3、板書:勤 懶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學習課文第二小節。
(過渡:一只小獅子的勤表現在什么地方?另一只小獅子的懶惰又表現在什么地方呢?讓我們讀讀課文的第二小節。)
1、請兩名學生分別讀課文第二小節的第一句話和第二句話。
2、交流“勤”的表現,理解“整天”,體會小獅子的勤勞。用“整天”說一句話。理解動詞“滾、撲、撕、咬”。指導朗讀,為了表現小獅子的勤勞,“整天、滾、撲、撕、咬”這幾個詞都要重讀。學生指名讀,齊讀。
4、交流“懶”的表現,請試著找出第二小節中一個abb式結構的詞語。生:懶洋洋,指導讀音(abb結構的詞第二個字如果是第二聲的話,就變調讀成第一聲,這是普通話的變音),做“懶洋洋”的動作,體會另一只小獅子的懶。
積累詞語:課文里還有哪個詞語也是這個結構的?(慢吞吞) 像這樣的詞語你還能說幾個嗎?隨機板書:急匆匆……
指導朗讀,為了充分反映出另一只小獅子的懶,“懶洋洋”這個詞要重讀,師示范。生指名讀,愿意讀的起來讀。
5、學習生字“練、刻、應、該、苦、另”。
“練”是左右結構,換部首能組成哪些新字,比較“煉”“揀”和“練”的不同,組詞時應注意什么,第6筆橫折鉤易錯。
“刻”的部首是“立刀旁”,刻字開花,帶有“立刀旁”的字還有哪些,書寫時注意撇折下方是兩個撇,書寫一下。把它與“該”字作比較,引出“應”字,強調后鼻音,半包圍結構,“應該”不要寫成“因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