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節日》教學設計
教材簡解
《快樂的節日》是一首詩歌。通俗易懂,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孩子們在過節時的快樂。課文插圖充滿蓬勃生機,使人歡笑,讓人陶醉,少年兒童的幸福生活躍然紙上。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以用歡快的語調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隨著優美的曲調歌唱。
3.感受生活的快樂幸福,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創設各種情境,調動起孩子們主動學習的興趣,感受少年兒童生機勃勃和生活的快樂。
設計理念
一、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課上,我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快樂花”考同學生字詞;表演讀,背誦;讓學生隨著《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快樂的心情等情景的創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
學文重在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樣去讀?你心情怎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摸索、體驗。當學生說的不是我認為的標準答案時,沒有批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保護,課上就出現了一只只高舉的小手,一雙雙求知的慧眼,一個個創新的答案。
設計思路
一、課前談話:談話熱身進入課文是每個老師課前都會做的一個過程,我緊緊抓住了課文與節日有關的特點,做了一個猜節日名稱的游戲,十分自然地引出了兒童節。
二、角色轉換,揭示課題
這個環節中我注重角色轉換,在學生與花兒小鳥打招呼的時候,我不再是教師了,而變成了小鳥姐姐,小花。讓學生與我的關系一下子就拉進了,學生變得敢大膽發言了。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個識字環節和我們平時的識字教學有所不同,我們平時是出示要學的字,讓學生說說是怎么記住的?有什么特點?這里我把要學的字藏在快樂花里,先說出字的特點再讓學生去猜,去讀。
四、課間歌曲
我重視生字的再現,把生字放在歌曲里面,用紅色標出。我自己也很投入,又唱又跳。
五、精讀感悟,悟中生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重在自悟。我引導學生讀讀、畫畫、想想、議議的方式突破難點。先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全詩那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快樂?”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然后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六、課外延伸,指導習作
邊欣賞歌曲,邊想象畫面。結合實際,發揮想象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小朋友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老師來說日期看小朋友能不把這個日期的節日說出來好嗎?
2.游戲開始
3.你們喜歡兒童節嗎?
二、角色轉換,揭示課題
1.出示“小鳥”“花”的貼圖。
2.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小朋友,大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3.你們發現了嗎?小鳥和花兒的臉上都笑瞇瞇的,因為他們今天正在過一個快樂的節日呢!(出示:學生過兒童節的圖片)
4.你們過過哪些快樂的節日?
5.今天我們要和花兒、小鳥一起過“快樂的節日”
6.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小朋友打開課本27頁,出示讀書要求“自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