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鄉》課時第一說課稿
一、說教材《畫家鄉》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寫的是孩子們用彩筆畫家鄉的事。通過五個孩子不同的畫,展現出他們各自家鄉的美麗,表達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
課文第2—6自然段具體描述了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個孩子所畫的家鄉。濤濤的家鄉在海邊,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頃波濤,海底蘊藏著豐富的寶藏。山山的家鄉是山里,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樹。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青青的家鄉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那里草綠,牛羊多。京京的家鄉在城市,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云霄。他們的畫畫出了各自家鄉的特點,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家鄉的真摯熱愛,進而反襯出祖國各地欣欣向榮的發展。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篇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通俗詩和風景畫。畫面的圖景和描寫的語句,很容易與學生的生活和認知達成契合,引起共鳴。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結合當地情況,引導學生讀文感悟,并激發學生發揮想象,畫出自己的家鄉,讓愛家鄉、贊家鄉的情感在課堂中回蕩。
關于教學目標,本課時是第一課時,這一課時教學目標是:
1、認識“原、本、市”等3個生字。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1、4兩小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兩個小節,運用語言,表達對自己家鄉的熱愛。
關于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難點在于用模仿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
二、說教法、學法
1、“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2、推進綜合性學習,努力實現學科間的溝通,課內課外的緊密結合。
3、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知識的獲得是自主習得的過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承認學生認知基礎,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獲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語言的能力。教師要大膽放手把讀書感知--讀書感悟--讀書體情的權力給學生。葉老曾經說: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試著理解、試著揣摩,從而獲得知識和情感體驗。
4、本課“說說自己的家鄉在哪、什么樣”的口語交際過程,應是在學生間、師生間進行的,教師要給學生交際的空間。可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因區域不同而定)(因興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間教師要深入學生,注意學生思維空間的打開,在合作中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交際能力。但此過程還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