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設計
【簡介】《烏鴉喝水》是“手和腦”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培養學生做事要善于動手和動腦,因為這樣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針對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開動腦筋想辦法。
【學習者分析】
1、六、七歲孩子的思維還僅僅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但是他們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在這個時期如果注意給學生創造一定的條件,對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是非常有力的,往往會有出人意料的表現。
2、通過前一段的教學,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能力,懂得在小組里發表自己的意見,并互相幫助解決問題,但是小組合作時組里發言的同學比較集中,只有那么一兩個同學經常發言,而有的同學在組里卻不愛說話,小組里出現一言堂的現象。
【教學、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
【教學媒體】課件“銜”的演示,以幫助學生直觀理解難懂的詞語。實驗用品:瓶子,小石子。
【課前準備】學生搜集適合的,細長的瓶子,(可以是可樂瓶等和小石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學生活動教師活動教學理念交流課外知識,導入學習 1、通過觀察,說說小烏鴉的樣子。2、朗讀課題。 1、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說說小烏鴉的樣子。尤其是突出烏鴉的嘴長,但根部卻有一些粗這一特點。
2、板書課題。 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己借助拼音讀準生字,也可以通過問別人來解決困難。
2、小組內讀課文。
(可以先在小組內分工,每人讀一段,再開始朗讀,朗讀時注意互相糾正讀音。)
3、全班朗讀。
4、評價同學朗讀情況。(標準:是否準確) 1、指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讀音。
2、巡視小組朗讀情況。
3、組織好學生評價朗讀。
教師重點指導:
①“口渴”的“渴”和“喝水”的“喝”要注意讀正確。
②“想了一想”一詞要連讀。
③指導同學按“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銜起來,放到瓶子里。”的停頓讀好這句話。 1、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相結合,利用拼音讀課文。
2、評價能力的培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己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可以用一句話來說,也可以把全篇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1、指導學生想想課文 講了什么事?
2、指導學生可詳細或簡略說。 培養學生感受課文內容的能力。質疑,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1、自己讀課文,找出不明白的地方,畫上“?”。
2、小組交流問題,對于較容易的問題同組就可以解答,仍然不懂的可以提出來。
3、全班討論,提出問題。(可以分別就課文內容和課文中不明白的詞語提出問題。)
4、同學探究問題。
⑴ 先找到可以解答問題的段落,再讀一讀,講一講。
⑵ 小組合作解決難點。
① 先自己準備好實驗用品,并說一說用的是什么樣的瓶子。
② 小組分工好后,做實驗,并注意觀察瓶子里水的變化。
5、理解課文后,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