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烏鴉喝水》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烏鴉喝水》是一篇優秀的寓言故事.課文講的是一只聰明的烏鴉就地取材,想辦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內容生動有趣,通俗簡潔,適合兒童朗讀和講述.學習本文不僅要學習一些生字和新詞,更要引導學生感悟到烏鴉的聰明能干,從中受到啟發.
這篇童話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而正確流利地朗讀,并從中豐富語文積累,感悟到烏鴉的聰明,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仍然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應突出以讀為主,以讀促思的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發現.
教學目標:
1,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等6個字.能用"漸漸"一詞說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3,引導學生認識烏鴉的聰明能干,明白遇到問題時,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逐步養成積極動腦的良好品格.
教學重點: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認識到烏鴉的聰明能干,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準備:
1,放大的文意圖;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關材料.3,一些小動物的頭飾.如:大象,鶴,袋鼠,啄木鳥等.
教學時間:兩課時 上課時間:
教學程序:
一,引入本課
1,談話:出示烏鴉圖.同學們,你們認識烏鴉嗎 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嗎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只聰明能干的烏鴉,你們愿意嗎 (板書課題)
2,活動:出示烏鴉喝水圖,引導學生用一句簡短的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比一比誰說的最簡潔,最準確.(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1,組織學生自由讀文,勾畫出生字生詞,解決字音的問題.
2,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3,匯報
a,利用字卡,互相指讀生字,適當組詞,同學間相互評價,糾正.
b,多形式讀文.(如同桌互讀,男女生讀,分段指讀,小組齊讀等.)有重點地指出難點字的讀音.如"怎,找,旁等.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從讀中體會感情,同時引導學生評價.
c,利用放大的插圖或投影片,引導學生根據理解說出每幅圖的意思.
d,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內容.
4,繼續學習下邊文章
1),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詞句來體會烏鴉喝到水,想辦法的心情.結合進行朗讀訓練.
結合看圖,理解烏鴉喝著水的原因.指導朗讀"怎么辦呢 " 啟發學生想象,說說烏鴉會想什么辦法.
2),引導學生再看第一幅圖,并要求學生思考:烏鴉想出什么辦法 這個辦法是怎么想出來的
小結:烏鴉的辦法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一邊觀察周圍事物,一邊想辦法的.
3),利用第二幅圖和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烏鴉是用什么辦法喝到水的.
讓學生上講臺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在瓶子里.要求學生看清楚水是怎么升高的. 要求學生講出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書上是怎么寫瓶子里的水升高的,理解"漸漸升高".并用"漸漸"說一句話.
4),指導朗讀.①第一句用堅定的語氣讀"一個一個地放在瓶子里".②"水漸漸升高"要讀得慢.③"烏鴉就喝著水了"要用輕松的語氣朗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并試著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四,討論:創設情境,組織討論,發展學生思維.
1,出示課后思考提示: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
2,學生討論,合作交流,表達看法.教師拿出準備的頭飾(大象,鶴,袋鼠,啄木鳥等).啟發思考:如果我們是這些個小動物,我們會怎樣幫助小烏鴉呢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把合作想出來的辦法,表演出來.
3,匯報表演,互相評價.
五,背誦,多形式的背誦,促進學生的積累.
采取小組比賽或分段合作等形式,練習把課文背誦下來,有余力的同學也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