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案
設計理念:本課講的是古時候的一個故事,讓學生通過多讀來理解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從而學習司馬光遇事不慌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品質,在講解本課時,我采用“重點切入,回讀探求,扶放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以啟發質疑為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訓練學生說完整話。
3、德育目標:從司馬光砸缸救人的事情中受到啟發,遇到事情要象司馬光那樣不慌張,動腦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重點難點: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讀通句子。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寫有3、4、5自然段的卡片,課文碟片,自制畫有假山、大缸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1課《司馬光》。
二、講讀課文:
1、聽錄音,回顧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看書中插圖,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然后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3、同學們觀察得都很仔細,那么,剛才同學們所看到的,書上以是怎么寫的呢?現在請同學們自己來讀讀課文,找一找,然后告訴老師好不好?(2、3、4、5、6)
誰愿意讀一讀。
4、你們都找對了,現在來看第二自然段,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
(有一回,在花園玩,大滿)
5、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呢?誰愿意讀讀第三自然段?
6、想象一下,小朋友掉進水缸,我們都會替他怎么樣?所以要帶著這種擔心的語氣來讀。
7、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們以都是怎樣表現的呢?誰愿意讀讀相應的自然段。(4、5討論“慌”是何意)
8、再讀4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小朋友們哭、叫、喊的這些種表現,課文是用什么詞來連結起來的呢?比一比,看誰找得以準以快。
9練習用“有的……有的……”說話。
10、指導朗讀,小朋友們看到這種場面都怕了、慌了。感到無計可施,所以要讀出這種驚慌失措的語氣。
(師范讀,生練讀、指名讀)
11、所有小朋友都慌了嗎?誰沒有慌?誰愿意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12、指名讀,一邊聽一邊劃出描寫司馬光動作的詞。
13、誰能說說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舉、砸)你會做這兩個動作嗎?愿意學習司馬光的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做動作好嗎?
14、司馬光沒有慌,說明他很冷靜,因此要讀出司馬光沉著,冷靜的這種表現。
(師范讀、生練讀、指名讀)
15、對比讀,4自然是說小朋友們都慌了,5自然段司馬光沒有慌,現在我們對比讀這兩個自然段,進一步體會司馬光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地方。
(生自讀、指名讀)
16、說說你認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
17、你們想不想知道掉進缸里的小孩子怎樣了呢?誰愿意讀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指名讀)
18、孩子得救了,我們是不是感覺也松了一口氣呀?所以要用輕松、愉快的語氣來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練讀、指名讀)
19、剛才我們從課文中了解到的司馬光怎樣救人的呢?誰能給課題補充上兩個字,使它更確切。
三、課間休息:
現在請同學們輕松一下,與老師一起去看看司馬光是怎樣砸缸救人的。(放動畫,課文碟片)
20、你們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嗎?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
21、你們說的都非常好,現在請你快速閱讀課文,看看你們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