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烏鴉喝水》它被編排在一下年級第五組課文中。本單元課文意在引導學生遇到難題動腦筋想辦法。本故事充滿童趣,烏鴉經歷了“著急找水卻找不到水——找到水又喝不著——動腦筋想辦法喝著水”的過程。啟迪學生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目標】
1.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找”3個字。
2.能流利朗讀課文,感知文中大意。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9個生字,會寫“可、石、找”3個字。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
1.出示烏鴉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烏鴉”,板書“烏鴉”。
2.和小烏鴉打呼。
3.師:小朋友,你是怎么記住“烏鴉”這兩個字的?出現“烏”“鳥”兩字的象形字,相機比較“烏”、“鳥”兩字的區別;認識鳥字旁,還能想到哪些字也帶有鳥字旁?“鴉”、“鴨”的區別在哪里?了解帶有鳥字旁的字與動物有關。讓學生說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講故事,學生認真聽。(教師戴上頭飾講故事,邊講邊做實驗,把石子慢慢放進瓶子里,水升高了。)
2.文中講的是誰?它在干什么?
3.板書“喝水”(補充課題),齊讀課題。
認識“渴──喝”這一組生字。師: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長得很像,你能準確地辨認它們嗎?三點水是渴,口字旁是喝,想喝水就是渴,有口才能喝。
4.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邊讀書邊動筆,碰到生字寶寶就要請拼音姐姐幫忙,讀準字音。把預習時圈出的生字寶寶多讀幾遍。)
三、多種方法識字。
1.集中識字。
(1)課件出示詞語:“烏鴉、喝水、口渴、瓶子、石子、辦法、漸漸”。
(2)看誰最聰明,把這些生字寶寶的名字叫出來。
(3)學生自由讀詞語,不會的借助拼音讀。
(4)請坐得最端正的同學做小老師帶讀。
(5)去掉拼音讀詞語。
2.比較法識字。
(1)板書:“我──找”。
怎么認識“找”字?“我”和“找”字有什么區別?教師引導學生用比一比的方法記字。
(2)認識“石”,比較“石──右”,認識“辦”,比較“辦──為”。
(3)選字填空
我找
*我們都喜歡玩( )朋友的游戲。
*( )是一個少先隊員。
喝渴
*一只烏鴉口( )了,到處找水( )。
3.猜謎語識“漸漸”。
(1)出示謎語:水車重千斤。請學生猜謎語。
(2)“漸漸”是什么意思?哪個詞語和“漸漸”的意思差不多?
(3)用“漸漸”說一句話。
4.對話識字。
(1)引導學生對話:“鳥”對“烏”說:“烏鴉兄弟,你太黑了,難怪連你的眼珠子我都看不見了”。
(2)“右”會對“石”說什么呢?
5.你還能用什么方法來識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瓶”“辦”“法”“可”“許”等字。
四、鞏固識字
1.游戲鞏固:擊鑼鼓送字,當鼓聲一停,就開火車讀所出現的生字。
2.讀文鞏固。
(1)出示藏有生字的句子,指名學生讀。
(2)把生字寶寶送到句子中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