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圓圓說課稿
(三)在再讀課文,重點認知部分,(2-5自然段)我主要是圍繞著這樣的問題:“課文中描寫了哪幾個小伙伴?他們分別把荷葉當成了什么?為什么?”來組織教學的:
1、學生讀課文,匯報時教師把四個小伙伴及搖籃、停機坪、歌臺、涼傘并把動詞卡片“躺、立、蹲、游”貼在黑板相應的位置上,做動作。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作用在于,圖文并貌,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動詞 “躺”“立” “蹲” “游”的應用,讓學生體會了它們為什么會把荷葉當成搖籃,停機坪,歌臺和涼傘.
2、我引導學生看貼圖,逐段引讀。我是這樣做的:以小青蛙為例,我首先引導學生看課件,問學生:小青蛙在做什么?師描述:圓圓的荷葉像舞臺,綠綠的荷葉像地毯,小青蛙興高采烈地在荷葉上跳來跳去,小青蛙說——學生接讀。接著我問學生:“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樣?我們應該怎樣來讀。”引導學生用活潑、快樂的語氣讀出小青蛙的奔放。
用此方法讀出小水珠的調皮,小蜻蜓的輕柔,小魚兒的快樂。教生進行鼓勵講評。
3、分段接力讀,教師指導讀。
(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于閱讀、樂于閱讀的愿望,另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閱讀,并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4、請學生在小組內分工交流讀,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這樣可以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
5、推選一個小組在全班分角色讀。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
6、看板書練習背誦表演讀。
7、配樂,選擇角色戴頭飾表演讀。師生評議。(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和美感,學生還可以互相欣賞和激勵學習,讀和表演的能力在無形中提高了。)
(四)在反顧整體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站起來有感情的大聲讀,還可以背誦。
次環節是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系統的完整的連接,在回顧的同時,將語言逐漸吸收內化。能更好的理解背誦課文。
(五)擴展活動中,我設計了"荷葉是你的什么呢?"、"青蛙站在舞臺上會怎么唱"和"有了翅膀你最想做什么呢?"等問題目的是可以讓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力,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六)基礎訓練時,我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到寫話本上。并記住它。
(新課標強調,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每一課都讓學生去發現好詞好句,并記住它。既可以在日積月累中豐富語文知識,又可以讓學生養成時時積累,事事積累的好習慣。)
評析:
一、《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
二、尊重學生的意愿,表達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讓他們當學習的主人。
三、以讀為主,圖文并貌,重視讀的實踐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本教學設計十分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主。朗讀的形式多樣,并在讀后給予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在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四、擴展思維,激發想像,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