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說課稿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話,他處于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單元教材以夏天為專題組織材料,內容豐富,既有寫夏天美景的,又有寫夏天情趣的。學習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大課堂,讓學生主動識字,注意積累。學生可在本組教材學習過程中,體會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借助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幾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深入淺出,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們既學習了科學知識,又受到了美的熏陶,由衷地愛上多姿多彩的夏天。
根據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我從三個維度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壁、虎”等9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生字。
能力目標: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的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禮貌待人。
認識生字,讓學生懂得魚、牛、燕子和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處和特點是本課的
難點。
我班留守兒童較多,許多家長也忙于自己的事情,學生的學習沒有家長的幫助,學習起來稍有吃力,所以本課教學我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第2課時教學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導朗讀,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的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事物,有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后練習。孩子通過這樣的三課時教學,定能夠學的扎實,學得輕松愉快,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
今天我著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根據童話故事生動有趣和學生的興趣愛好我將采用情景教學法,讀中玩,玩中學,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根據課文三到五自然段的語言結構特色,以及低年級閱讀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我在學習中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式,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用典型詞語、句子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
所以我在教學程序中做了如下設計:
1.猜謎語、看動畫片都是孩子喜歡的活動,我用猜謎的方式把孩子引入課堂,檢查孩子們第一課時中學到的知識,出示 字謎: 你錯一半。(借) 蟲子爬到文字邊。(蚊) 看字它是蟲,其實不是蟲。(蛇) 用猜謎語引入課堂,不僅讓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了課堂上,還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復習鞏固了第一課時中學到的一些新知識,做到寓教于樂。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小朋友喜歡直觀形象的東西,而且樂于接受一些新的挑戰,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什么都想去嘗試一下,學生猜字謎出后,我播放準備好的無聲動畫片,讓孩子準備當小小配音員,給動畫片配上音。我告訴小朋友:要想配音配得好,就得學好今天的課程,仔細體會人物的感情,記好人物的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