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路》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二冊第11課,課文講了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亂扔垃圾,要保持環境衛生,人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它通過童話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動地把“要愛護環境”的道理蘊含其中。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本課教學力求通過聯系生活,小組合作,分角色表演,感情朗讀等途徑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從而受到文本的感染、熏陶。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角色朗讀中,體會美好環境帶來的快樂!
2、在合作、交流中明白不美的行為會破壞美麗的環境。
3、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的愿望和行為。
教學重難點:練習感情朗讀課文;明白不美的行為會破壞美麗的環境;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的愿望和行為。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復習生字。
誰能讓花兒盛開?
這節課我們將比一比,看誰最會說、會讀、會思考。
二、圖文結合,感受小路之美(學習第一段)
1美麗的小路是什么樣的?誰來說說?(出示課件,學生看圖說話。)
小路真美呀!(板書大大的“美”字。)
2課文第一自然段就寫出了小路的美麗,打開書快去讀一讀,看誰讀得美。
出示第一節(課件以美麗的小路為背景,配上文字),自由練讀。
3指名讀,其余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
4你讀得太美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條美麗的小路吧。(引讀——鴨先生的小屋前……
(用課件展示美麗的小路,讓學生感受到小路的環境優美,最后用朗讀激起學生的情感,通過自由讀,指讀,齊讀,讓小路的“美”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轉換角色,再感小路之“美”。(二、三段)
1有一天,兔姑娘和鹿先生從這里走過,他們是怎么說的呢?(自由練讀——請一對同桌讀。)
2聽了他們兩個的朗讀,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同桌一起讀讀二、三兩節,看誰讀得像。
3誰來表演一下,兔姑娘和鹿先生是怎樣 “輕輕地、慢慢地”走過?
4為什么要走得那么輕,那么慢呢?
5請把“輕輕地,慢慢地”打上﹒拿好書,請女同學把兔姑娘的這段,請男同學把鹿先生的這段。小心,別破壞了小路的美麗喲!
(運用角色轉換,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到文本的情感中,產生共鳴,逐步升華為自己的情感。通過同桌合作,生生評議,分角色讀等手段,引領學生走入文本,感受小路之美。指導朗讀時,點出角色的性別,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讀出與之相配的聲音和語氣。)
6如果這時你也從這條小路上走過,你會怎么說?
生1:啊!多漂亮的小路啊,我真喜歡。
生2:啊!多香的小路,我真想天天在這里。
生3:啊!多干凈的小路呀。
7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贊美它。齊讀句子:啊,多美的小路啊!(句子閃爍)
8板書大大的“美”字。
(“如果你也從這條美麗的小路上走過,你會怎么說?”讓學生移情入境,說出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最后才能有發自內心的贊美:啊!多美的小路啊!字體閃爍,刺激學生感官,強調了學生此時感受,進一步深化了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