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和松果》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信息】學科:小學語文
年級:一年級
課的名稱:松鼠和松果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學時數(shù):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聰”“活”等11個文字,會寫 “以”“后”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這個童話。
3、愿意參加植樹活動或樹木認養(yǎng)活動。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拼音已掌握的較好,能給一、二類字注音認讀,課文內容能事先預讀下來。但個別字的分析還需要靠老師,對課文的理解很淺,還需通過老師教才能懂。
【內容分析】
1、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教學難點:
學課文與增強環(huán)保意識聯(lián)系起來,知道植樹造林,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3、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對學生學語文的思維,知識積累,朗讀處于啟蒙基礎階段。
【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
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拼音已較掌握,課文基本讀通,生字已能通過拼音自己認讀;但對課文只是很淺的理解,真正讀懂課文還需靠老師講,所以教學方法應是 基礎的讓學生自學,較難的由老師帶學。
2、教學流程和活動設計思路:
導課──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學習感悟課文;指導朗讀──指導書寫──實踐活動。
3、應用信息技術的依據(jù)或考慮: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視覺上的沖突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與興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使教與學的過程更形象化.感性化,效果良好。
【教與學的過程】
1、教與學的過程描述:
(學生答后出示松鼠圖)
出示松果圖,問:
這是什么?
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圖上畫了誰?它們在干什么?
板書課題: 松鼠和松果
問: 看到松鼠和松果你有什么疑問嗎? 揭示謎底:
松鼠。
觀圖答: 松果。
仔細看圖,按自己的理解回答。
學生質疑。
學生紛紛舉手積極發(fā)言。
注意力集中在了圖上。
不太會提問題。 投影圖(形象、直觀,吸引學生注意力很好的導入了課文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15分鐘) 1、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標出自然段。
(老師巡視指導)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效果。
3、讓學生分段朗讀。 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讀文后,在文中畫出生字和標出自然段。
運用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⑴ 小組內討論識字的方法,記憶的方法。
⑵ 全班交流匯報。
分段朗讀。
學生拼讀起課文來。
自然段標的不太一致。
有少部分學生能說出自己是怎么認字的。
基本讀下。 用投影顯示生字,效果會好些。三、感悟文意、指導朗讀(40分鐘) 1、通過初讀課文,你們知道松鼠和松果有什么關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