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鳥蛋》教學設計
【課前透視】這首兒童敘事詩主要講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清新流暢的小詩里,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里萌生出的對小鳥的關愛,對生命的珍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點評:對教材的透視是教師進行備課的立腳點。要很好地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學習語言,培養提高語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陶冶,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老師首先要以學生的心態體驗閱讀的過程,在此基礎上,跳出文本,高屋建瓴,從全冊教材的本單元的整體出發,用聯系的觀點進行具體課文和課時的教學。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實現備教材、備學生,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從媽媽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點評:教學目標的確定符合三維目標的要求,這個單元對學生進行的就是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本課以愛鳥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的愛鳥意識和情感,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地球是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另外關注了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符合語文教學的方向。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點評:以有形的顯性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為教學的抓手,可以收到以點促面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放鳥叫的錄音)你聽到了什么?
點評:上課伊始,學生置身于婉轉悅耳的鳥鳴之中,激活了學生的情感與思維,這一情境的創設,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以下的課堂學習儲備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讓學生把聽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也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口語表達的實踐機會。能夠一箭雙雕。
2、是呀!鳥叫的聲音可真好聽。老師推薦給大家一首有關鳥的詩: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教師范讀。
師領讀。
自己練讀。
找生讀。
點評:學校大力推行誦讀工程,老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語文學習資源,見縫插針,有利于學生的誦讀積累的數量和誦讀的習慣培養。而且這首小詩流露的情感與將要學習的課文感情的基調是一樣的,在這里抓住情感這條線,為更好地感悟文本做了孕伏。
3、你們知道這些可愛的小鳥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的嗎?
(找生說)
4、(出示小鳥出殼的圖片)你們看到了什么?
點評:由于一年級的學生知識積累的限制,利用媒體直觀地再現鳥蛋孵化成小鳥的過程,讓學生一目了然,突破了課文中“一只鳥蛋就是一個生命”這句詩在知識上的難點,同時進行了情感上的鋪墊,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一只鳥蛋就是一只小鳥,就是一個可愛的小生命,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兩只鳥蛋的故事。
(板書課題)教學“蛋”字,你還知道哪些蛋?
點評:揭示課題這一環節設計得比較豐滿。首先是揭示課題與學習“蛋”字結合,自然妥帖,也是分散識字的一個有益嘗試。其次是學習生字與認識事物結合,學生積累的有關蛋字的詞語,同時對各種各類蛋形成了一個感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