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兒》教學設計2
【教學設計思路】本課教學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更強調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動口等實踐活動,達到對知識的內化,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運用,達到知識的外化。使整個過程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達到學科間的綜合,并可以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有感情地讀好對話。
3、認識12個生字,學會寫“方、半、巴”。
【教學重難點】
知道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歡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曲引題
1、小朋友,會唱《小雨沙沙》這首歌嗎?我們一起來唱,好嗎?歌里說了些什么?(下雨了,種子在說話,歡迎小雨。)
2、揭題:下雨的時候,小雨點和大雨點也會說話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雨點兒》。
二、聽記課文
1、你聽──(播放課件)
2、大雨點和小雨點說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3、我們再來聽聽。(播放課文錄音)
4、你們聽清楚了嗎?你記住了什么,說給同桌聽聽。
三、自讀全文
1、展示全文,試著讀一讀。
2、給課文標上序號。
四、學習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1、讀第一句。
2、我們來做動作。
3、教師簡筆畫,畫一朵云,先畫三點水滴,老師說:“數不清的雨點從云彩間飄落下來”。問:老師這樣畫,可以嗎?(估計有學生說雨點太少,再請學生上講臺畫雨點。)
4、我們說這里有多少點雨滴?數不清的雨點就是很多很多,沒有辦法數。
(二)第二~四自然段。
1、自然過渡:這里面有大雨點,有小雨點,他們在說些什么?(引讀對話。)
2、練習朗讀對話:分別讀小雨點、大雨點的話(注意問的語氣。)
3、他們在什么地方說話?(解釋空中、半空、地面,理解“半空”。)
4、學習“半”和“方”,書空,在作業本上書寫。
(三)最后一個自然段。
1、出示課件:沒有花的地方,長出了花;有小花的地方,花長大了,草更綠了。你們看,這是課文哪一句話寫的?找出來讀一讀。
2、指名讀。表演讀。
(四)齊讀全文。
五、復習字詞
1、出示大屏幕識字:說說你認識了課文的哪些字,不會認的字怎么辦?說說你的好辦法。
認字時啟發學生用上熟字、部件和偏旁。例如“青”加上“氵”就是“清”;“漂”去掉“氵”,加上“風”就是“飄”;“閃”去掉中間的“人”,換上“口”就是“問”;“房”去掉“戶”就是“方”。
2、開火車讀生字。(字音重點:“彩”是平舌音;“數”是翹舌音;“清、空、方”是后鼻音。)
3、游戲識字:小雨點落到哪里?
六、指導寫字
學習“巴”、“方”、“半”。
七、作業
1、讀課后“我會讀”中的三句話。
2、我們還可以說:什么從什么地方怎么樣呢?
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小花貓從墻頭上跳下來。小明從教室里跑出去。汽車從車站開出去。
【拓展】
雨的形成
我們已經知道,云是由許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組成的,雨滴和雪花就是由它們增長變大而成的。那么,小水滴和小冰晶在云內是怎樣增長變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