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
一、概述《自己去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第14 課。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學會了游泳;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學會了飛翔。故事內容鼓勵學生自強自立,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設計理念:第一課時以語言運用為中心,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利用多種方法識字、靈活用字,利用生字口頭創編小片斷或小故事;第二課時以讀為主,以讀促悟,以語言運用為中心,說寫結合,仿編、續編或創編出與本課主題相關的小故事或小片斷,在讀寫的過程中進行思維深層次加工訓練。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12個生字,能準確讀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斷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認清字形;(2)會寫“自、己、東、西”四個生字,書寫端正整潔,筆順正確,間架結構規范;(3)認識偏旁“學”字頭,能夠說出學過的或認識的帶“學”字頭的字;(4)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5)至少能用三個新學的生字在8~10分鐘內口頭組詞造句或創編謎語、兒歌、小故事;(6)能夠根據提示在10分鐘內仿編、續編或創編寫出與主題相關、語言流暢的兒歌或小故事。2.過程與方法(1)能夠提出不認識的生字朋友,進一步掌握和體驗識字的方法; (2)能夠通過自主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動腦思考、同桌交流、表達反饋的課文學習過程,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3)能夠通過仿、續或創編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意見或看法;(4) 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有將生字識記方法或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愿望,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和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1)能夠注意到寫字姿勢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2)認同從小就要樹立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這一思想,能夠完成一篇語句通順的、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主題的小兒歌或小故事。三、學習者特征分析1.學生是7~8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3.學生在平常的生活當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經歷和體驗,比如自己整理書包、系紅領巾等;4.學生已有一定的拼讀能力,能借助漢語拼音閱讀拓展材料;5.學生已經認識“氵”、“口”、“心”三個偏旁和“自”、“己”、“吧”、“那”四個生字;6.學生對于識字興趣很高,識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生字,并且能自己創設情境來鞏固、應用生字;7.學生能根據提示仿、續或創編寫故事,并樂于表達。四、教學策略1.以問題解決為主的教學策略:a.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自己提出不認識的生字或生僻字(問題),在其他同學的幫助或教師的提示下自主運用謎語、兒歌、組詞造句、加減、同音、形近等方法識記不認識的字(解決問題);b.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自己提出問題(如鴨媽媽為什么不帶小鴨去游泳呢?)通過同桌討論和教師對重點詞句(如:“過了幾天”、“自己去游吧”)的點撥,學生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學交流(問題解決)。2.自主學習策略: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拓展資料和進行創新寫作,在深入理解課文主題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識字能力和寫作水平,促進思維的深層次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