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學案例及反思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美麗的森林圖)在這片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好多小動物,它們每天一起生活,一起游戲,過得可開心了。聽說今天它們又聚在一起了,它們會干什么呢? bǐ wěi bɑ
2、看,原來它們準備──(出示課題:比尾 巴)。指導讀好輕聲。3、平常你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這三個字呢?
二、初讀課文,巧記生字
1、師范讀課文:馬上就要比尾巴了,請你豎起耳朵聽好,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呢?(多媒體隨機出示相應的動物圖)
2、誰來親切地叫叫它們的名字?(隨機出示相應的詞語)
3、個別讀;齊讀。(教師及時正音、教學生字。) 字音:“松鼠”一詞中的“松”是平舌音,“鼠”是翹舌音,較難讀,應重點指導。字形:可以用形旁表意的方法來記“鴨”字:“鴨”的右邊是個鳥字旁(用紅色凸顯現偏旁),你知道“鴨”為什么是鳥字旁的嗎?(指名回答)其實很早很早以前,鴨子也跟鳥兒一樣,是在天空中飛的,后來人們把鴨子捉來,關養在家里,慢慢地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公”和“松”是一對形近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再來看看這兩個字,“松鼠”的“松”和“公雞”的“公”(多媒體閃爍這對形近字),你發現了什么?“鼠”字比較難,但很有特征,多讀幾遍就可以了。
4、開火車去圖片讀詞:現在老師要考考你了,沒有了圖片的幫助,你還認識它們嗎?
5、把六種小動物分成兩隊(多媒體重新出現圖片):小動物們聽到你們親切的叫聲,可高興了。瞧,它們又回來了。不過,我一直在想,這么多小動物擠在一起比有點亂,所以把它們分成兩隊,你能用上“( )、( )和( )一起比尾巴。”來說一說嗎?
6、學生自由讀課文:那小動物們是怎樣比尾巴的?現在請你好好讀讀課文,要求一邊讀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然后讀通課文。
三、再讀課文,讀出韻味
1、學習第一、二小節
⑴ 教師過渡:我們先來看看這一隊小動物是怎么比的?(多媒體出示第一小節)
⑵ 通過自由讀、個別讀、師范讀、齊讀等方式有層次的讀好這一節。
① 指導讀好輕聲“誰的”:“誰的”和“尾巴”一樣讀輕聲,讀的時候把前面的“誰”讀重,“的”字讀得又輕又短,好象藏在喉嚨里。并隨機教學:“短”──前鼻音;“把”──利用前面已學的“巴”字加一加的方法記憶。
② 指導讀好問的語氣:剛才我們讀了這幾句話后,發現它們的后面都有“?”(多媒體紅色凸現“?”)那你能讀出問的語氣嗎?生自練;指名讀;師范讀。根據學生體會和聽師范讀得出結論:讀問句的時候,句子最后幾個字的音像爬樓梯一樣往上爬高。齊讀。
③ 指導讀好“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這個句子的停頓。
⑶ 師過渡:到底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老師問,你能答嗎?
① 師生一問一答。(多媒體出示第二小節)
② 同桌小朋友你問我答。
③ 指名表演對讀。
④ 男女同學對讀。
⑷ 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① 讀著讀著,老師心里有了疑問:松鼠的尾巴怎么會像傘呢?看,(多媒體演示松鼠從大樹上落下的情景)這只松鼠要從這么高的大樹上落下去,全靠它的大尾巴。要是沒有大尾巴,會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