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老師應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學習,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全課以“讀”為主線,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安排了“讀通——讀懂 ——讀好”的教學環節,并設計了多種的形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此外,老師還注重語文學習的實踐性,注重課內向課外延伸,通過“畫一畫”、“演一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目標:
1、認識條行格12個字,會寫“云”“公”“車”3個字。認識1種筆畫“〓”。
2、認識問號,學習朗讀問句。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3、初步了解小動物的形體特征。
教學重點:
1、認識條行格12個字,會寫3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教學難點: 認識問號,學習朗讀問句。
教具準備: 生字卡生、多媒體課件、動物圖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多媒體創設情境
2、兒歌導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獨立識字(讀準字音)
2、同桌互助識字。(相互檢查識字效果,交流識字方法)
3、全班交流識字效果,學寫“云”“車”“公”。
三、指導朗讀,感悟課文
1、自讀課文,讀通課文的每句話。
2、再讀課文,認識問號,找出問句,劃出來。
3、師問“這些問句都問了什么?”師相機板書“長、短、傘、彎、扁、好看”。
4、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學習第一、三小節。(課件出示六個問句)
(1)重讀“誰”,讀出疑問語氣。
(2)師范讀。
(3)指名讀,生評價。(1—2名)
5、指導讀問句的答案,學習第二、四小節。
(1)出示前三個問句,在課文中找答案,讀好第2節
(2)出示后三個問句,在課文中找答案,讀好第4節
6、師生對讀(三問三答)
7、生生對讀(三問三答)
8、師出示動物圖片,生貼圖片,完成板書。
四、遷移運用,拓展延伸
1、我會說。生活中還發現哪些小動物的尾巴很有特點?
2、我會編。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各種小動物的尾巴特點。并根據課文形式創編兒歌。
3、我會畫。完成課后“讀讀畫畫”補畫動物的尾巴,并展示。
4、我會讀。打節奏讀背兒歌。
5、我會唱。演唱《比尾巴》歌曲,學生可帶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五、小結
在生活中,同學們還可以上網查閱資料或看《人與自然》的節目,去探尋小動物尾巴的秘密,來說給同學或老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