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識字二·比一比》教學案例及評析
【設計理念】認識的發展是以情意的發展為基礎的,這是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兒童,尤其是低年級兒童,正處于皮亞杰所說的“具體運思階段”的初期,其認識需要依賴于實物環境和經驗直覺,他們對學習的參與度取決于他們對學生的興趣;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又取決于學習對他們的吸引力。因此,他們的有效學習總是與生活化、游戲化的情景緊密聯系的。讓孩子們在生活化、游戲化的情景中快樂地獲取需要的知識,在尋求知識中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該是我們不懈的藝術追求。
【教材分析】
課文插圖描繪了美麗的農家小院,溫馨的生活場景。其間有黃牛、花貓的悠閑,有鴨子、小鳥的嬉鬧,還有杏子、桃子、蘋果、紅棗的甜蜜。插圖下有八個詞語,從詞語的排列可以看出,課文對詞語進行了分類,“黃牛、花貓、鴨子、小鳥”是動物,“杏子、桃子、蘋果、紅棗”是水果。
課文還安排了一篇瑯瑯上口的韻文,誦讀間傳達出一股暖暖的情意。“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是一種簡單而又充滿童趣的比較,透過字里行間,我們依稀看到一個孩子在院子里跳躍、玩耍的身影,聽到孩子清脆的童音……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寫字。
【學習目標】
1、在參與富有情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認識“黃牛、花貓、鴨子、小鳥、杏子、桃子、蘋果、紅棗”8個詞語和“黃、貓、杏、桃、蘋、紅”6個生字,感受學習的快樂。
2、能認真地、靜心地在田字格中描、臨、仿寫“牛、羊” 兩個漢字,感受書寫之趣。
3、在個體的充分實踐中將兒歌讀正確、讀通順,感受兒歌的節奏、韻律美。
4、在課堂中,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對學習充滿興趣。初步形成生活是個大課堂的意識,能主動地從生活中汲取更多的信息。
【主要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以情感為依托,讓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與激發具有多元智能的兒童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潛能,使有著個體差異的兒童都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是兒童情感的“激發者”,在教學中,教師直接參與到情景中去,真正進入角色,并充分利用語言進行渲染、激勵,在教師富有情趣的教學藝術誘導下,使創設的情景更加能起到激發孩子情感和學習熱情的作用,讓孩子們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促進孩子們全面和諧發展。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創境激趣,在快樂中走進學習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一個小朋友家去做客,讓我們乘上火車,跟著音樂出發吧!(點擊課件:《火車開了》響起,師生隨著音樂微笑地拍手打節奏)
2、嗚──火車到了。看,我們到哪兒了?(點擊課件:動態出示畫面和文字──背景圖為關閉的院門,文字為“樂樂的家”)
3、樂樂也是一位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家在農村,他家里什么樣呀?讓我們輕輕推開門去看一看。(點擊課件:文字消失,院門動態敞開,出示院中情景──與書中插圖相同)
(在兒童喜聞樂見的生活化游戲情景中進入學習,調動孩子們的情緒,讓課堂充滿歡樂氣息。)
二、快樂學習,在趣味中獲取知識
1、你在院子里看到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在相應的圖片附近出示下列詞語──鴨子、小鳥、黃牛、花貓、桃子、蘋果、紅棗、杏子,重點引導學生讀準詞語的音。在教學中隨機穿插聽動物叫、和事物打招呼、仿動物態、說果子特點等小活動,讓每一次讀詞都在快樂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