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驗中快樂,在探究中發展──《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學案例及反思
【設計理念】一、注重兒童身心發展,倡導體驗學習
根據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趣味性,創設“新舊農村大對比”、“在表演中朗讀”、“我們也來做詩人,夸夸我們的校園美”、“繪制心目中最漂亮的小學堂”、“為兒歌譜曲”等有趣的內容及環節,激發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到兒歌的韻律美、意境美,同時達到調節兒童單調、緊張、厭煩的學習情緒,又鞏固知識的目的。
二、注重自主發展,倡導探究學習
新的課標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首兒歌的教學通過讓學生讀文后,提出自己的疑難,再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環節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帶著疑難在活動中有目的地進行活動,探究,發現問題,找到答案,從而達到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之目的,體驗到探究中獲得新知和能力的樂趣,激發全體學生潛意識地形成自主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
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倡導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動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它不僅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多次讓同桌、四人小組、師生之間展開討論、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同時,學生思維積極,思路開闊,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案例片斷】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農村去看一看,欣賞那里的美麗景色。(課件出示農村風景圖片)看圖交流: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
生:同桌交流后自由發言,說說看到的風景。
生:我以前去過一個農村親屬家,那里根本沒有樓房,而這幅圖上有一座漂亮的大樓,所以不應該是農村,應該是市郊。
師:這個孩子很會思考。那孩子們你們說說,這兒到底是農村還是市郊呢?
生:積極爭論,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師:讓學生把舊農村與新農村進行了對比,與同桌交流體會,使學生體會到農村的變化。
……
師:孩子們,我們已經自由地朗讀了這首小詩。請問你們在朗讀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疑難問題或者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請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研究研究。
生:質疑──在這座美麗的小村莊里,哪座房子最漂亮?為什么?
詩中的“小學堂”指什么?這是一座怎樣的小學堂?這座“小學堂”與我們身邊的“小學堂”有什么區別?……
師:請孩子們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讀讀書、觀察插圖,結合自己課前收聽的廣播,收看的電視或者訪問附近農村的情況,了解農村的變化),進行四人小組自由研究。……
〖交流匯報〗
師:自由讀第一句,讀了這句后,你覺得這些房子什么地方最漂亮?為什么?
生:青青的瓦 白白的墻 寬寬的門 大大的窗
師:指名學生上臺指著圖說一說,并用紅筆畫出以上重點詞。
師:如果把“青青的瓦 白白的墻 寬寬的門 大大的窗”換成“青的瓦 白的墻 寬的門 大的窗”,你讀了有什么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