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教學案例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創設情境進行各種語言訓練,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創設情境訓練說話,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教學準備】課文掛圖;詞語、句子卡片;自制教具。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師微笑著出示實物“船”的模型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小禮物,你們看是什么?”
學生齊答:船。
老師說:“喜歡嗎?”
學生大聲說:“喜歡。”
老師又說:“看到這小小的船,你們想到了什么?”
學生有的說覺得它像彩虹;有的說它像橋;有的說它像香蕉;也有的說它像月亮;還有的說它像小馬的蹄印。
老師小結并講小故事:同學們都觀察得很仔細,說得很好。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的教育家葉圣陶爺爺在一個晴朗的夜晚抬頭看見藍藍的天上掛著月牙,無數顆星星在空中閃爍,看著看著,他好像看見一個小姑娘坐在月亮上,(貼出月亮在有星星的藍天上)望著夜空出了神,就把這小女孩看月亮的情景寫成了一首兒歌,題目就是《小小的船》(板書課題) 。全班齊讀課題一遍。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說:“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想,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句話。”聽完后,老師提問一位學生,學生回答:“這篇課文有3句話。”老師問:“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意見?”同學們都一致認為這篇課文只有3句話,老師接著說:“誰來讀出第一句?”學生邊讀,老師邊把句子貼在黑板上,第二、三句同樣各請一位同學讀出,老師同時貼出句子。
2、教師說:“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自由讀時教師把二、三句話的卡片取下來)
三、講讀課文
1、學習第一句。
老師微笑著說:“老師看出來了,同學們很喜歡讀這首兒歌,老師也喜歡讀,我們現在一起來學習第一句,你們看,課文第一句就寫了月兒,月兒是什么樣的?”
指名回答:月兒是彎彎的。(板書:彎彎的)你們覺得彎彎的月兒可愛嗎?
學生齊答:可愛。老師接著啟發學生:“那么你們能用‘彎彎的’來說一句話嗎?”學生有的說“這座橋彎彎的”;有的說“這條香蕉彎彎的”;也有的說:“茄子的形狀彎彎的”;還有的說“今天晚上的月兒彎彎的”。
老師高興地表揚說:“同學們都說得很好,(指著貼在黑板上的月亮)你們看,這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呢?”
學生齊答:小小的船
(板書:小小的)老師引導說:“‘這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意思就是彎彎的月兒像……”
生接答:小小的船。
老師出示“船”模型與貼在黑板上的月兒比較,說:“你們看,月兒的形狀是怎樣的?”
生接答:“彎彎的”。
師又說:“船的形狀也是……”
生接答:“彎彎的”。
師說:“所以說彎彎的月兒就像小船。”
2、指導朗讀第一句。
老師說:“誰來讀讀第一句?”大部分學生積極舉手,教師叫兩名學生各讀一遍。
師:大家覺得他們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他們都讀得不錯,鄒凱敏讀得特別好,能讀出輕音、重音,停頓也恰當。陳穎珊讀得聲音響亮,有感情,但是“兒”字讀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