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導學案
學習目標:
⒈會識“遠、色”等11個生字,會寫“人、火”等4個生字。認識偏旁“辶、忄”。
⒉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遠”與“近”,“有”與“無”,“來”與 “去”是意思相反的詞,懂得這首詩是講的一幅山水畫。
學習重點:認識本課的生字11個,會寫4個字。流利地朗讀。認識2個偏旁。
知識鏈接:古詩謎
風 頭戴小紅帽,
解落三秋葉, 身穿大白袍。
能開二月花。 走路搖擺擺,
過江千尺浪, 游泳穩又快。
入竹萬竿斜。
預習任務:
1、積累本課生詞,會認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遠”與“近”,“有”與“無”,“來”與 “去”是意思相反的詞,懂得這首詩是講的一幅山水畫。
自主、合作、探究:
(一)觀察圖畫,引入詩句
1.呈現一幅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并題寫課文《畫》的20字“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師: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些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評價并板書“山、水、花、鳥”)
2.學生讀詩。
師:四句詩中,你會認哪些字呢?讀一讀。
師:哪些字不會認,請用鉛筆標出來。
(二)初讀正音,突出重點
1.學生自讀詩句,對鉛筆標出的字借助課文的拼音多讀幾遍。
2.學生充分自讀,同桌互讀互考。發現不對的,同學教讀。
3.全班齊讀,輪讀。
4.教師用生字卡片個別抽讀要求會認的“近、色”等11個生字。
5.學生自由讀,重點抽讀,抽讀重點。
(三)背誦詩句,領會其義
1.看誰背誦得最快。(學生自由背誦)
2.背得不錯!你在朗讀背誦的時候有什么疑問嗎?(給我們平時看到的現象正好相反)
師:是呀!真有點怪!怎么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呢?怎么春去花還在,人來鳥會不驚呢?
師: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象是怎樣的?(教師歸納板書或課件呈現“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
3. 讀一讀,看看兩首詩有什么不同。
遠看山有色, 遠看山無色,
近聽水無聲。 近聽水有聲。
春去花還在, 春去花不在,
人來鳥不驚。 人來鳥兒驚。
4. 戴頭飾,演一演;說一說,讀一讀。
(1)來──去 什么是來,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現出相反意思。
(2)高──矮 哪種是高,哪種是矮?演一演表現出相反意思。
(3)遠──近 哪種情況算遠,哪種情況算近?演一演表現相反意思。
(4)白──黑 什么東西白,什么東西黑呢?說說相反的例子。
(5)晚──早 什么晚,什么是早?說說相反的例子。
(6)讀一讀6組反義詞。
(四)寫字指導,練習書寫
呈現“人、火、文、六”4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4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注意“火”先寫“點”,再寫短“撇”,第三畫是長 “撇”,最后是“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