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口耳目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十、木、禾”3個字。認識3 種筆畫“豎、撇、捺”和1 個偏旁“角字頭”。
2、培養觀察能力,激發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3、感悟漢字的形象性,感受學習漢字的興趣。
4、發展語言,培養自信心,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難點:本課教學重點是識記12個生字,會寫3個字。“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區分。
課前準備:12種實物的圖片;生字字形演變卡;豎、撇、捺筆畫卡片。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識字激趣,導入新課
1、師:老師聽說小朋友們上學前已經認識了很多生字了,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幾位朋友,看大家還叫得出這幾位老朋友的名字嗎?出示12個字卡,學生開火車認讀。魚 飛 雨 風 土 云 馬 牛 山 水 大 田
2.導入新課:現在,識字王國里幾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著跟小朋友們見面呢!出示圖片
二、認記生字
(一)觀察圖畫
1、學生自由觀察、各抒己見:這些新朋友有趣嗎?為什么?(學生對象形字的特點只需意會即可)
2、了解學情:在這些新朋友中,有沒有你已經認識的?你是怎么認識的?(如:在前面的課文中讀過;在電視上、書報上、廣告上、路牌上見過)
[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就充分利用這一資源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加之學生的好勝心強, “把這些你認識的字讀給同桌聽,互相教一教。”在互相攀比中更是激發他們的成就感,促使其主動學習。同時又能幫助教師了解學情,更好地把握學習的起點,突出重點。并讓學生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引領學生利用生活積累認字,有意識地到生活中去學語文。]
3、小結:小朋友們既懂得觀察,又會自己識字,真了不起!這節課,讓我們一起把這些字記記得更牢,有信心嗎?
(二)、揭示課題,教學“目”。
1.書寫課題:
學生試讀,教師范讀、帶讀。
2.圖、文對照,認記“目”字。
出示生字卡片和實物圖片,學生看圖說說:圖上畫著
么?(指導學生說完整話,并學習用數量詞“一只”)
借助拼音認讀“目”,并知道“目”即眼睛。
比一比:圖畫、圖畫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圖下的現代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識記生字:學生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學習“目”的方法:
看圖讀字——比形認字—識記生字。
(三)自學其余生字
1、同桌小組合作,自學其余的11個生字。教師巡視,點撥指
2、匯報交流,相互啟發。
(1)指名當小老師上臺教全班同學學習這個字。(學生說話時,引導他們學習用“一張、一只、一輪、一團、一個、一棵”等數量詞。)
(2)臺上臺下、師生之間互相補充交流。(小老師沒有教的字,教師重點指導)
[教學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清晰,有助于指導學生如何有序開展小組學習。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分別給生字與古文字找找朋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配成對的過程中關注字形的相似點,初步感知漢字的演變。]
(四)融會貫通,反復認讀生字
認讀生字:
(1)領讀 (學生已經認識的字可讓學生領讀,不認識或讀不準的可由教師領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