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教學設計19
【教學目標】 1、學會“日、月、火、羊、鳥、兔、木、禾、竹”9個生字;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理解字意,認清字形;認識豎、撇、捺三種筆畫和部首“角字頭”。
2、掌握象形字的學習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寫字能力。
3、發展學生的口頭語言。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渴望識字的情感。
【教材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1、內容:
本課教授9個生字,其中6個要求會認,3個要求會寫。
2、重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掌握象形字的學習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寫字能力。
【教學對象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雖然在發展,但占優勢的還是無意注意,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受興趣和情緒的支配。學生識字,鞏固生字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游戲中識字,多次復現生字,讓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挖掘學生潛力的個性和創造力,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利用多媒體、卡片、頭飾輔助教學,將知識溶入游戲、故事中,寓教于樂。
【教學媒體設計】
利用 powerpiont 和 flash 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貫穿教學全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
1、配樂講故事【課件演示】:
老師指著龜甲上的文字說:“有一位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龜甲,上面刻著許多奇怪的圖形,考古學家說這是一個故事:早晨,太陽從竹林中升起,新的一天又開始了。爸爸們出去打獵,他們捉到了一只兔子和一只羊;媽媽們在田地里辛勤地種植禾苗;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和小鳥一起玩耍。到了晚上,月亮出來了,他們就用木頭點起火把,一邊唱歌,一邊跳舞,快樂極了。考古學家是怎么知道的呢?”(引導學生明白龜甲上刻的是古時候的文字)
2、猜一猜:
讓學生猜一猜龜甲上刻的是什么字。
3、【課件演示】
用多媒體演示9個生字的字體由“實物──象形字──簡化字”的演變過程。
出示一個大大的龜甲刻著9個象形文字,分別是木、禾、竹、羊、鳥、兔、日、月、火。(配音樂)此處將本課要求的9個生字以故事的形式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有效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設計思路〗
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初步感知“象形字”。
〖多媒體應用〗
出示漢字的演變過程。
〖設計思路〗
1、豐富孩子們的知識,使學生對漢字的演變過程產生感性認識。
2、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從而激發學習興趣,產生識字欲望。
二、自主學習,讀準字音要求:
1、借助拼音 , 把字音讀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不會讀的請教別的同學。
2、仔細看圖 , 把事物、象形字和現代漢字比一比,找出它們的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多媒體應用〗繼續展示字的演變過程。
〖設計思路〗
在學生自學中培養探究精神,讓他們自主發現,從中體驗學習的快樂。三、游戲識記,加強記憶
1、“找朋友”:老師手舉象形字卡片,讓學生用手中的簡化字卡片與之相對,選反應最快的小朋友上臺,獎勵相應的圖片頭飾(本課9個生字的圖片如兔、日、月、語火等)并請他帶領大家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