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方法,趣學拼音──《漢語拼音7 z c s》教學案例及反思
21世紀的教育是關愛學生生命的發展,弘揚學生靈性的教育。課堂教學理應為學生提供放飛靈性雙翼的機會。而漢語拼音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抽象、枯燥,時間稍長,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不好。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部分,結合字母的音形特點,配上了色彩明麗富有兒童情趣的畫面,使得漢語拼音與插圖相得益彰,給教師教學創造了發揮的空間,也給了學生寬松的學習空間。教師必須樹立新的漢語拼音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不斷增強創新意識。下面這一教學片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思想。在教學漢語拼音之《z c s》時,我創設情境,揭示課題,“今天,聲母的套間樓里又住進了三個拼音娃娃。”擬人化的開場白引起了學生們的注意。接著,我出示第一幅圖畫,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上畫了誰 ?她在干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姐姐在黑板上寫字母。”把“字”念成第一聲輕短些就是聲母 z 的音。(在四線三格里板書:z)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同時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語言的完整性,不再是為教拼音而教拼音。
接著注意聽老師的范讀,看誰的小耳朵最靈。學生觀察口形,試發音。在一年級教學中,字母的發音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所以教學時,聽清楚發音尤其重要,要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機會。當然新生主要是模仿學習,也可適當講解發音要領:舌尖平伸,抵住上齒背后再發音。學生體會了發音部位,練習發音,我不斷糾正差錯,從而達到發音準確、標準的目的。讀的方式多種多樣,如當“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比賽讀……讓學生在興致勃勃的發音練習中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
教學聲母 c 時,除了要求學生看圖觀察,引出小刺猬,由“刺猬”的“刺”提示 c 的音,我還帶來實物仙人球,讓學生上前觸摸小刺,直觀形象,親身體會被“刺”的感覺,印象肯定很深刻。
同法教學聲母 s。(告訴學生,z c s 都是舌尖平伸發音,因而叫平舌音。這是為了區分它和翹舌音而做的銜接準備。)
過去在拼音教學中,總是授之以魚,告訴學生這是什么,怎么讀,怎么記,久而久之必定會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產生厭煩情緒。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 ?那就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尋求樂趣。早在剛開始教學漢語拼音時,我就沒有受教材內容所限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自編順口溜、兒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例如教 a 時,“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 a a a!睂W生早就瑯瑯上口了,既加深了學生對字母的印象,又解決了他們“學得快,忘得快”的問題。這一次也不例外,我提出疑惑,求助:“請同學們幫幫我想辦法怎樣才能記住三個拼音娃娃的名字?看誰的辦法最棒?”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被激發了起來,小組討論,大家合作編兒歌。
生1:姐姐寫字 z z z。
生2:自行車z z z。
生3:爸爸的工資z z z……c呢?
生1:小刺猬,c c c。
生2:長滿刺 c c c……s 呢?
生回答:蠶兒吐絲 s s s……
別小看學生們的順口留、兒歌,那可是反映了他們不同的觀察角度,不同的情感體驗;例如怎樣幫我記住三個聲母娃娃 z c s 的樣子呢?學生們的創新思維被激活了,自主識記字形,說出讓我意想不到的,富有童趣的答案來。
生1:z 像數學的“2”字。
生2:z 像個小凳子。
生3:在跳彈力時,我就想起字母“z”。
c 呢?
生1:看到小刺猬半圓的身子,就想到 c。
生2:看耳朵、眉毛想到 c。
生3:看到香蕉、切成的一塊西瓜想到 c。
生4:我看到天上圓圓的月亮想到 c。
生5:圓圈的一半就是 c。
s 呢?
生1:像蠶彎曲的身子。
生2:像蠶吐的絲。
生3:像半個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