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g k h》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漢語拼音雖然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符,但對于我們城市現在的入學兒童來說,字母對他們并不是太陌生。六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尤其是一些受過良好的學前教育的孩子,學習拼音已經具備了有利的條件,甚至有些孩子已經學習了拼音。開學初,在拼音教學開始前夕,我對我班學生進行了學前漢語拼音掌握情況測查,發現有70%以上的學生學前學過或接觸過拼音。面對層次不同的學生,如果我們教師不改變教學方法,必將泯滅學生入學時的興趣萌芽。這給我們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其實也給我們教師極大的創新空間。教學這堂課時,我努力創設探究合作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使枯燥、單調的拼音課迸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本課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拼音教材第五課,是拼音的聲母教學。三拼音的拼讀方法是本課的重、難點。本課的教學設計是在學生掌握了二拼音的拼讀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新教材的漢語拼音部分與原教材相比,創設了情境圖,即將同一組字母納入一幅情景圖中。本課的情境圖很具啟發性,即表音又表形。根據這一特點,我創設了學習情景,讓學生在圖中發現,再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感悟拼音的學習方法。同時,創設了動畫圖,把游戲引進課堂,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本課的教學采用了情境發現、合作探究、激趣游戲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激情,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教學目標:
1、學會g k h 三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讀準g k h 與單韻母相拼的音節。
3、初步掌握三拼連讀的拼音方法。
教學準備:
1、同座同學自備一套聲母g k h 及單韻母的卡片。
2、老師自制一套有聲母g k h 及單韻母的翻動活動卡片。
3、課文情境圖制成大屏幕圖,并配有能閃動的聲母g k h 。
4、將三拼音“西瓜圖”制成動畫。
教學過程:
一、 情境揭題
1、課件引入:小朋友們,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到一個美麗的大公園去看一看。(大屏幕出現課文情境圖)這兒美嗎?你們看到了什么?
誰能把看到的連起來說一說,能編一個小故事就更好了。
[策略:開始引導學生觀察圖的時候,要求不要太多、太高,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觀察,把看到的說一說,不必說得很完整。在學生把看到的圖說清楚以后,再引導學生按一定順序連起來說一說,還可鼓勵學生根據圖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2、揭示課題:這幅圖真美,像同學們所說的,藍藍的天空有白鴿在飛,池塘里有許多可愛的小蝌蚪快活地游來游去,兩個小朋友坐在草地的椅子上喝水。瞧,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的三個新的聲母。(當老師說到白鴿的“鴿”,蝌蚪的“蝌”,喝水的“喝”時,課件圖中的像“g k h ”的物件閃動,并依次跳出“g k h”三個聲母。)
二、 新授教學
(一) 學習g k h
1、讀準音:
小朋友,我們先看看白鴿旁邊的這個聲母(g),認識它嗎?它發鴿子的“鴿”這個音,不過要讀得又輕又短,讀的時候還要注意嘴巴不要張大,舌頭往后縮一些。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老師范讀,學生各種形式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