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t n l的教學反思
呈現生活化,賦予童趣的課堂教學是我對這課設計的主要理念。我在對文本進行解讀的過程中,突發奇想,想根據我自己創設的一個生活情境打亂本課教學的秩序。本來根據課文要先教學d t,再教學 n l。但是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拼音王國里的拼音聯歡會的情境,想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的聯歡會中學習知識。我先讓學生打開拼音聯歡會的大門,這樣我們的拼音聯歡才能開始,大門就是n的教學,然后第一個節目是小孩趕豬,然后是鼓樂隊的節目,最后是舞會(拼讀音節),然后舞池里狂歡,小魚都跳起舞蹈。對文本的解構和重新的建構,為孩子創設了妙趣橫生的學習情境,使他們一節課下來都保持很高的學習興致。
但是課后我認真地反思,這樣對文本的解構與建構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一些孩子已經預習了課文,當我出示城門的圖片,問“想想看,哪個聲母最象它”,一些孩子都說是“d”,學生給了我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再如當課上到一半時,有位孩子一直在舉手,我就請他說,他說“老師我們不學d和t了嗎?這時我被問的啞口無言,我總不可能說,我重新建構了我們要學的知識。我只能很無奈地說“下節課就會學到”。其實這時候我已經確信只要預習過的孩子,他們都會帶著這樣的疑問上完這節課。
這些一切一切都在讓我反思自己的設計是否合理,我是不是不應該打亂文本的教學秩序。但是,經過我認真的思考,我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出在備課時沒有好好去備學生,因此,我想如何更好地去解讀文本的確很重要,但是解讀孩子也應該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同時也讓我真正地意識到,備課的確不是一廂情愿地在如何搗鼓文本,只是挖空心思地去設計自己認為很完美的教案。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也許這個教案在這個班級上的很成功,但是在另一個班級可能就一團糟。所以,這次重新建構文本的嘗試沒有給我帶來預期中的驚喜,卻給剛剛邁上三尺講臺的我敲響了警鐘。雖然這次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是想讓學生在歡快的情境中快樂地學習,本意是想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為中心,但是教學的過程和效果卻給我不一樣的感覺,我真正地意識到自己只是很膚淺地理解“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出發”,其實我根本在備課的時候沒有真正去研究過孩子,如果我能在解構、建構文本時,更多,更全,更細致地去去考慮孩子,多預設孩子的想法,要尊重學生的已知,要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的和能力基礎上,進行新知體系的建構。
《d t n l》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與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因此在教學《dtnl》這一課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在活動中學習的特點,有目的的選擇和創設適宜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主體的求知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形象化,突出重點、難點、采用各種方法(直觀、電教、觀察、分析、推理、發散、操作……)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使課堂有張有弛、有靜有動、有講有練、有想有說……豐富多彩,創設愉快學習的天地,通過這些誘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等心理品質。具體做法如下:
一、巧借課件,激情入境
在dtnl的拼音教學中,開課通過演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邊聽故事邊認識本節課要認識的四個小伙伴。接著教兒歌,讓學生回到生活語言環境中掌握字母的讀音。這樣設計是因為課件可創設新穎有趣的動畫情境融直觀性、多變形、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為學生營造一個圖文并茂、動靜相融的教學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