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構建多維互動課堂 ——"d t n l"教學設計談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要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還具體提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同時強調了要充分利用兒童生活經(jīng)驗等。"人教版第一冊語文課本凸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精神,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師生帶來了很大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空間。如拼音部分第四課《d t n l 》,主要內容包括聲母教學、拼讀音節(jié)、認讀生字和拼讀兒歌等,同時還配有一幅幅色彩鮮艷的情境圖。如何正確理解和使用教材,賦予課堂生命活力呢?我們應該樹立"以人為本"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構建師生平等對話的多維互動課堂。
一、 自主探究 ,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生在學習拼音字母時,大多靠形象記憶,一旦遇到兩個或兩個以上有相似之處的字母,往往出現(xiàn)辨認困難,以至讀錯字母發(fā)音。而本課"d t n "分別與前一課所學的字母"b f m "有相似之處,學生容易混淆。怎么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徹底了解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呢?可以運用自主探究學習法,在學生掌握讀音后,點擊自制課件出示" d t n "與"b m f "六個字母,讓學生細細觀察,反復比較,小組討論得出它們的不同點:左下半圓是"d ",右下半圓是" b ",兩扇門洞" m " ,一扇門洞" n ",傘柄朝上" t ",傘柄朝下" f " ,從而正確記住了字形,認讀了聲母。
二、學當"老師",體驗成功樂趣
大部分學生在學前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拼音知識,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的。這種狀況往往會使這些學生降低進一步深入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和積極性。針對這種現(xiàn)象,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當"小老師",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學第一環(huán)節(jié)"認讀字母,記住字形"時,點擊自制課件出示"d t n l"與"小鼓、鯉魚、門、小棍"的對應動畫圖,啟發(fā)學生思考:"你認識這幾位新朋友嗎?自己試著讀一讀,說一說。"接著問:"你認識誰呢?把它介紹給大家,好嗎?"引導學生說出:我認識 n ,請大家跟我讀。這樣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同學,擔當課堂的主角,教師成為配角退居一旁,進行組織、指導、點撥 。"小老師"為了"教好同學,展示自己",就會心甘情愿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當"小老師"能夠收到一石雙鳥的效果。一方面,學生通過互幫、互教、互學的方式鞏固了漢語拼音的教學成果;另一方面,營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諧相融的學習氛圍,構建了生生互動課堂,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激發(fā)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 引用游戲,愉悅學生心境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采用游戲的形式吸引孩子,能愉悅心境,讓他們廣泛參與到游戲中來,主動地輕松快樂地學習。
如在教學"d t n l"的讀音時,采用"看口形,猜字母"的游戲(或教師做口形,學生猜,或學生做口形,教師猜),創(chuàng)設學生互動學習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在如何記憶字形環(huán)節(jié)中,"d"與"b"的區(qū)別是個難點,學生易混淆,可以采用變魔術游戲,讓學生準備一個半圓環(huán)和一支鉛筆,然后隨意擺放,組成聲母,先自己擺一擺讀一讀,再小組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你變我猜,我變你猜,反復鞏固。還可根據(jù)情景圖組織學生"編順口溜"比賽,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各盡所能編出富有特色的順口溜,如"鯉魚跳躍 t t t ,拐杖倒放 t t t ,一枝鉛筆 l l l ,像個1字 l l l "。這樣通過學生動腦、討論而編出的順口溜,不僅學生容易記憶,而且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拼音的成就感,使孩子的心理得以健康的發(fā)展,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場面,學生無拘無束,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積極參與學習全過程,大大提高互動學習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