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通用2篇)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 篇1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
(一)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 ,這里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行與立體圖形間的一些關系。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課題一 平面圖形的拼組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是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是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幾聯系,感受圖形美。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產心的意識。
(二)重難點
體會平面圖形特征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感受圖形美
(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引入
出示一個風車,誰動手做過風車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藥用哪些東西?(引出正方形)
二感受新知,觀察比較
1你們說的很對,做風車的風葉要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正方形上個學期跟我們見過面了,回憶一下,上個學期除了正方形你還認識哪些圖形?在這些圖形中,哪些圖形和正方形最相似?(長方形)為什么?(都有四條邊、四個角)長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兩條長兩條短)
上面的邊對著下面的邊,這樣相對的邊叫對邊。
2引導學生繼續觀察長方形的邊
對邊相等你能想辦法證明對邊相等嗎?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證明方法。,如對折、測量等,并請用不同的方法的學生上臺演示。(板書:對邊相等)
3引導學習繼續觀察正方形的邊,有什么發現?
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你能想辦法證明四條邊相等嗎?
4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你的觀察、動手驗證了兩種圖形邊的特點,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的長方形的紙做一個風車呢?
說說你在做風車的時候發現了什么?
長方形的紙先剪成正方形,在正方形上剪出四個三角形,就做成了風車,風車轉的時候就是一個圓。
5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么多的圖形,你能試著用這些圖形來拼更多的圖形嗎?大家來試試!
拿出2個大小一樣的長方形拼在一起
拿出4個大小一樣 的正方形拼在一起。
選一些形狀一樣的圖形卡片拼一拼,看能拼出那些圖形?
換成小棒拼一拼(在投影上展示優秀作品)
三動手實踐
1學生獨立完成第28頁“做一做”
第29 頁的第1題
3小小設計師(第29頁第2題)
四小結
反思: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圖形的拼擺,同學們學的很認真,課下請大家留心觀察生活中哪些基本圖形拼成的圖案,說不定你有更好的發現。通過觀察、操作,是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通過觀察、操作,是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幾聯系,感受圖形美。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產心的意識。
課題二 立體圖形的拼組
(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拼擺,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善于與人合作,從多角度去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二) 重難點
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
(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那些立體圖形?
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積木。請看一看挑出你最喜歡的一樣,告訴小組同學他是什么形狀的?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長方體、正方體分別是什么樣的?
這節課我們就來用這些立體圖形進行拼組。比一比誰擺的好,拼的棒。(板書課題:立體圖形的拼組)
二、感知特征
請同學們看一看,老師手里的積木是什么形狀的?(長方體)請大家看一看,這個長方體的正面是什么形?他的左面和右面是什么形?上面呢?
請每個小組的組長拿起一塊積木,其他同學說一說你所看到的那一面是什么形的?
三、圖形拼組
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現在我們一起去超市看一看好嗎?看一看柜臺上擺放了哪些東西?觀察一下牙膏擺成了一個什么形狀的圖形?他是由多少筒牙膏組成的?
投放整齊的貨物除了有利于顧客購物,售貨員每天清點貨物,你們愿意像這樣來擺一擺嗎?那我們趕快動手吧。
1正方體的拼組請每人拿出兩塊正方體的積木,拼一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圖形,拼成后的圖形又是什么形狀的?(長方體)
小組合作。用2個、3個、4個……正方體來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形狀的圖形?
2長方體的拼組。
剛才我們用正方體拼成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圖形,你們想用長方體來試試嗎?
小組合作。用2個、3個、4個……長方體來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形狀的圖形?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拼組
剛才我們分別用正方體、長方體拼成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圖形,現在小組合作把長方體和正方體放在一起,看看又能拼成哪些圖形?
小結:這節課我們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組成了很多不同形狀的圖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形狀都是由長方體和正方體拼組而成的,你能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嗎?
四、做一做
大家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他們都有一個個平平的面。現在請同學們任意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借助膠水,你能作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嗎?
五、數一數
數一數每個圖形都用了及格長方體和正方體?
六、指導看書
做練習六第2題和第4題
《第三單元 圖形的拼組》教學設計 篇2
單元分析
一、 教學內容:
圖形的拼組(教科書27~30頁)。
二、 教學目標 :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4、注意所學知識的前后練習。
三、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關系。
四、 教學建議:
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把握好教學要求,在上學期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間的關系。
1、 平面圖形的特征
例1是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通過讓學生按要求折一折來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在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說一說,以突出平面圖形的特征和關系。
2、 立體圖形的特征
例2是一個拼組活動,通過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圖形,或用幾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六邊形等,使學生初步體會平面圖形的關系,從而學習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
五、 課時安排:
1、平面圖形的拼組……………………1課時
2、平面圖形的轉換……………………1課時
3、立體圖形的拼組……………………1課時
課題一 平面圖形的拼組
課型:實踐活動課 授課時間:第 周第 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27頁例1、例2,28頁做一做,練習六1、2題,30頁折紙飛機。
教學目標 :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1、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4、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學具準備:教師:各種平面圖形的圖片;學生:學具袋中的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
一、 激趣導入 :
小朋友們,老師知道大家平時特別喜歡折紙,今天我們一起來折一折好嗎?
二、學生自主探索有關平面圖形相互轉換的知識:
1、 做小風車:
(1)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風車。
(2) 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和一張正方形的紙根據例1要求:沿虛線折一折。
(3) 匯報交流自己折后的發現,教師小結: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4) 做小風車,使學生既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又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如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看到了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2、 平面圖形的關系:
(1) 學生準備好學具(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
(2) 教師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能不能用幾個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學生獨立操作。
(3) 用你手中的圖形拼組,可以拼學過的圖形,也可以拼沒學過的圖形。學生獨立操作。
(4) 小組互相交流:用了幾個什么圖形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5) 全班共同交流,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6) 說一說你通過這些平面圖形的拼組有什么收獲?
三、練習:
1、完成28頁做一做:你會用一個 剪出一個 嗎?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想各種辦法。
(2) 教給學生最簡單的方法。
(3) 讓學生說一說通過用圓形紙剪成一張正方形的紙,你發現了什么?使學生看到有時圓和正方形是可以轉化的,從而學習用變化的觀點來看問題。
2、完成練習六第1題:用 拼一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加學習的興趣。
3、 完成第2題。
4、 自己想想還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 30頁教你折紙飛機。
四、小結:
1、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
2、 談一談你的收獲。
作業 布置:
板書設計 :
平面圖形的拼組
課后小記:
課題二 平面圖形的轉換
課型:新授課 授課時間:第 周第 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7頁
教學目標 :
1、創設探究式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
2、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引導學生探究各種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樂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自制課件,做好的風車等;學生準備各種平面圖形,毛線(繩子),吸管,鉛筆等。
教學過程 :
一、激發興趣,導入 新課
今天,咱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讓我們用掌聲將它請出來!
演示:小雞豆豆自我介紹:我叫豆豆,是圖形王國的向導。如果你想到圖形王國去游玩,就得先說一說圖形王國里面有哪些圖形是你學過的?(演示:引出四種平面圖形。)
這些圖形,已經是我們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將它們進行轉換。(板書課題:圖形的轉換)
二、動手操作,感知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來長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給我們送來了什么圖形?(長方形、正方形。)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邊。
你們說,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幾條邊呀?(四條。)
演示:四條邊分別閃爍,變色。
請大家先拿出長方形的紙,我們一道來摸摸長方形的四條邊。(師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紙,摸摸它的四條邊。(師生同步操作。)引導學生認識長方形的兩組對邊。
好!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豆豆!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豆豆: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正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又有什么特點呢?你們誰知道?(指幾名學生口答。)
他們說得對不對呢?下面,我們分組來動手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
2、合作交流。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紅盆中都有哪些東西?(毛線、直尺、筆。)待會兒,你們在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的時候就可以用它。當然了,如果你有別的方法,不用這些東西也可以。學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師指導。
誰愿意把你找的結果告訴大家?
三、探究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剛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長方形的長邊和長邊一樣長,短邊和短邊一樣長。也就是說長方形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還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板書:四邊相等)
現在,豆豆要來考靠大家。
1、長方形轉換成正方形。(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紙。)
你能將這個長方形變成正方形嗎?拿出長方形紙試試看。把你的方法說給同組的小朋友聽。誰愿意說給大家聽?(學生邊做邊講。)
2、正方形轉換成三角形。(出示一張正方形紙。)
怎么樣才能將這個正方形變成兩個三角形呢?你來試試看!(學生邊做邊講。)
3、圓轉換成正方形。(出示圓和正方形。)
圓和正方形是一對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樣才能把圓變成正方形嗎?好,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動手來折一折、剪一剪(學生操作。)
4、不規則圖形轉換成規則圖形。
藍色學具盆里,還有很多不規則圖形,拿出來看一看,能不能將它們變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圖形王國中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下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
作業 布置:
板書設計 :
平面圖形的轉換
課后小記:
課題三:立體圖形的拼組
課型:實踐活動課 授課時間:第 周第 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28頁例3,28頁做一做,練習六3——7
教學目標 :
1、 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2、能根據要求自己操作學具。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立體圖形之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關系。
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積木塊。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拼面圖形的拼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立體圖形的拼組,看看立體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學生活動
1、 教師提出要求:每個小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積木塊,請你選擇一些自己拼組看看發現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
2、 學生進行拼組活動。
3、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
4、 全班共同交流。總結出立體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
三、練習
1、 28頁做一做:這是一個由平面圖形向立體圖形的轉換的活動。
用一張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紙做一個圓柱,學生獨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談談自己的體會。使學生看到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系。
2、 第3題:這是一道數小正方體個數的題。
數正方體的個數。
3、 第4題:這是一道連線題,考查學生的空間感。
給出了一個長方體,另外給出了它的三個面,讓學生判斷這三個面哪個是它下面的面,哪個是左邊的面,哪個是后邊的面。
4、 第6題:這是一個拼圖的活動。
在 里填入適當的序號,拼出熊貓頭。
5、 第7題:
6、用 1 4 2 3 做成一個 ,數字“4”的對面是數字“( )”。
四、小結:
1、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內容?
2、 談一談你的收獲。
作業 布置:
板書設計 :
立體圖形的拼組
課后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