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整理和復習|人教課標版(精選2篇)
2.6.6 整理和復習|人教課標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20以內退位減法進行整理,找出規律,進一步鞏固此類減法。比較熟練的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
2.培養學生的歸納整理的能力。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的第23頁
揭示課題
說明本節課的學習內容: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整理和復習)
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整理
1.找規律,填表。
出示下表。
[這個設計獨具匠心,利用課本提供的材料加以改造,讓學生找規律填空。有利于誘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而且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動手。實踐表明多數學生能正確的填出所缺的所有算式。]
要求:仔細觀察,從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規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來。
(自由發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說說為什么這樣填,你是怎么想的?
[這時學生一般只能直觀地感知規律,如回答第一列第3格為什么填12-9,學生會說:“因為上面是11-9、12-9,所以下面應該是13-9。”不經提示,就能自覺地用比較概括的語言來總結規律的學生畢竟不在多數。]
3.討論(出示已填完整的減法表)。
a.豎著看,第一列的得數有什么規律?算式有什么規律?
b.你還能發現什么有規律的排列?
(酌情啟發:橫看,有什么規律?豎看,有什么規律?)
[這里,教師先讓學生說出豎看每一列得數的規律,再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差會從小到大依次增加1,從而讓學生發現每一列的減數都相同,被減數從上至下一個比一個大1,所以差也依次增加1。這樣引導,學生容易發現規律,更為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感悟被減數、減數與差的依存關系。類似的,橫著看也這樣引導。]
4.小組活動,動手操作,重排退位減法表。(見課本第23頁。)
(提供每組一套20以內的退位減法算式。)
小組合作把這些卡片重新有規律地排成一個表。
[教材提供的這一教學設計,既可以起到鞏固強化已有認識的作用,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為盡管學生對這個表的規律已有所認識。但要他們自己重新構建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實際教學時,還需要教師通過巡視,提醒學生如有困難可以先看看書上的表再排。但一般不要照著書上的表格來排。]
利用退位減法表復習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課本第24頁的第1題。)
a.差是6的減法算式有哪幾道?想不出的可以看減法表。
[這個問題并沒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圍。所以一開始學生會說出原來學過的10以內差是6的算式,個別學生還可能由14-8=6、15-9=6類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學習的減法算式。對此,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分類,然后再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這節課復習的退位減法上來。]
學生可能說出:6-0=6、7-1=6、8-2=6……20-14=6……引導他們分類:其中哪些是上學期已經學過的?哪些是新學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哪些是以后要學的?
b.差是7的一組退位減法算式你能都說出來嗎?
c.你還能說出一組差是幾的退位減法?
課堂獨立練習
1.看圖列兩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第24頁的第2題。)
2.口算,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快。(第24頁的第3題)
教學設計說明
這是一節復習課,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對學過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進行整理。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沒有直接出示已整理好的減法表。而是讓學生看不完整的減法表,根據已出示的算式找出內在的規律,嘗試填出所缺算式。說理由時也不必很完整,就題論題,只要有道理就行。然后再通過小組討論,進行整體的觀察,從結構出發,找出一系列的規律。最后,通過利用減法卡片重建表格的活動,進一步鞏固知識。這樣安排,不僅使學生清楚20以內退位減法表的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利用這張20以內退位減法表,找出差是6、7、8、9等的算式。在引導學生找規律時,橫著看、豎著看,減數和被減數的變化規律都較容易找到。所以這里的引導重點放在從得數著手,看表找出結果相同的算式,學生會發現得數相等的算式總是排在一條斜線上的。
第三部分是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特別是口算,熟練的2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是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
專家評析
這節復習課的重點是整理和尋找規律。教學設計的重大特點是充分考慮一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對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加以適當的處理。
其一,為了突破規律的概括、表達這一難點。教師先出示一張有空缺的減法表,讓學生根據已知的算式尋找規律把表填完整,使每個同學都能參與,積極投入。在此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說出為什么這樣填的理由。先描述出一列或一行的具體規律,進一步再引導他們由發現列或行的得數規律入手,去尋找、去歸納列或行的算式規律。這樣,填表說理由→看表說規律→重新構建表格,螺旋反復,逐步遞進,學生印象更為深刻,且能有效強化對整個表格的認識。
其二,對教科書練習六第一題的處理也比較細膩。順應學生的思考特點,因勢利導,使整個練習過程由開放、發散(不限制得數是6的減法算式范圍)到集中、略有收斂(把得數是7的減法算式限定在20以內退位減法范圍內),然后再略加開放、發散(“你能想出一組差是幾的退位減法?”)。從而充分發揮這道習題的功能,同時也使斜行的規律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執教:上海市浦東新區滬新小學 申慧芬
評析: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學院 曹培英
2.6.6 整理和復習|人教課標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全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回憶整理,使學生體驗分類總結,歸納整理的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十與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加深學生對其計算方法的理解。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8頁。
教具、學具準備:口算卡片、實物投影儀、匯報表
教學設計
分類整理
1.出示一組口算卡片(貼在黑板上)。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鍛煉孩子們觀察、分析的能力。]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這些題目都是什么運算?(生:加法運算題。)(板書:加法)
師:請你認真觀察這些題目,把它們分一類好嗎?誰愿意來試一試?
[讓孩子們自己總結的過程中學習歸納、整理。]
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a.25+8 21+6 36+7 59+2 42+3
b.50+16 39+40 37+40
第二種:a.21+6 42+3
b.25+8 36+7 59+2
c.50+16 39+40 47+30
師:告訴小朋友們你為什么這樣分好嗎?
(如果出現第一種情況,在下面計算過程中再繼續分。)
(板書:兩位數加一位數 進位加不進位加,兩位數加整十數。)
2.計算各題,總結計算方法。
師:這些題都是我們學過的知識,你能很快計算出來嗎?
a.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請算得快的同學說一說是怎么算的?
總結: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b.突出進位加法。
師:(指25+8)誰來告訴大家這一題是怎樣算的?
生1:5+8=13 20+13=33
生2:25+5=30 30+3=33
……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仍然是練習重點。因此,進一步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體現教學開放性。]
c.練習:
師:這一類的題目有很多,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誰愿意再給大家出幾道這類題?
找學生出題大家回答。
[把出題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分小組活動
1.談話明確任務、要求。
師:剛才我們一起進行了加法的有關練習,這一單元我們還學習了減法,減法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樣總結呢?我要把這個任務交給小朋友們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嗎?
每個小組都有這樣一張表。請你們把表填寫完整,各個小組四個朋友合作完成。
[在引導孩子們總結加法后,放手讓孩子們自己總結減法,給了他們一個鍛煉的機會,培養了他們概括、歸納的能力。]
2.小組活動。
教師巡視。在巡視中,教師可以適當提示:瞧,這一小組四個小朋友配合的真默契,一個填表,一個寫算式,一個算答案,還有一個當小老師檢查對錯呢!
[巡視中,教師提示的話比當作要求提出來要有效的多。因為孩子們喜歡表揚的形式。這樣很多小組就會去模仿。一組做匯報,其他組評價,既可以做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又可以增加孩子們的練習量,比單純做題效果要好。]
3.交流匯報。
師:誰愿意把你們結果公布給大家,讓大家評一評。(把匯報表放在實物投影儀上,請小代表做講解。重點提問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小結
本節課,我們大家一起回憶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小朋友們自己出題,自己做題都很棒。
課本上有這樣一組題(P78第1題),請直接寫在書上。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
作業 :第79頁的第1題、第2題。
教學設計說明
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一是對全單元知識內容進行整理和提煉,使學生在頭腦里形成相對系統的數學知識結構。二是配合整理已學知識,提高學生計算、歸納總結等能力。
因此,在本節課中,根據一年級下期的學生年齡小,但已經有初步的歸納整理能力的特點,編排了加法、減法兩種不同的復習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師的引導,從分類,到歸納總結教師都是通過幾道計算題來進行的,在這里充分體現了學生主動性參與。在兩位數加一位數進行加的練習中,擺脫了以往教師出題學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學生出題學生回答的活動方式,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
2.在減法中,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減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礎,學生就有一種“跳起來,能摘到桃子”的體驗。
同時,通過適當的表揚,激發了學生合作的欲望,讓學生在不斷合作完成“任務”中養成合作的習慣和意識。
專家評析
本節課是100以內加、減法(一)的整理與復習。教師的教學突出了知識的整理。金老師有意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分類整理、歸納總結的過程。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同時提高計算能力、提高歸納總結能力。
1.引導學生整理加法,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先讓學生觀察一組加法算式,引導學生根據加法算式的特點進行分類。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整理出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以及進位加法和不進位加法各種情況。
接著,關于計算方法的復習。通過具體的計算,讓學生交流計算方法。在計算和交流中,既關注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關注了算法多樣化。
在整理復習的基礎上,練習加法計算。金老師把“出題權”交給了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小組合作整理減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整理復習加法的基礎上,金老師放手讓學生合作完成減法知識的整理。金老師用談話的方式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同時以“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嗎?”設問,激起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學生有經歷整理加法知識的基礎,再嘗試整理減法知識,實現學習方法的有效遷移。學生在合作完成整理減法知識的同時,鍛煉了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總之,整節課一改往常復習課上大量作題設計安排,注重知識的整理,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探索,去發現。課堂上盡力給學生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體現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執教:河南省開封市金明小學 金萍
評析:河南省基礎教育教研室 梁秋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