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 >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精選7篇)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7-13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精選7篇)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連加連減

  設計意圖:本節課安排在學習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基礎上,連加連減在一年級10以內的加減法后已經出現過,所以把重點應放在怎樣列豎式計算和合理計算。通過商店買帽子這一熟悉的情景,再加上美麗的帽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根據三頂帽子的價格可以求出一共多少元。學生列出連加算式,比較自然。接著再進行討論列豎式的方法,可以用三種豎式來計算,強調基礎性。三頂帽子的價格分別是28元、35元、22元。由于28+22可以湊成50(整十數),三頂帽子一共多少元列式時可以先把紅帽子和灰帽子的錢數加起來,再加綠帽子的錢,比較方便。給學生創造了思維的空間。

  學習連減時就是把連加的例題改變一下,因為學生已經有基礎,不會感到很困難,強調連減的豎式不能把三個數疊起來。整堂課讓學生討論、比較、反饋,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2.通過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及書寫工整、規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連減式題.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連加 情境式引入

  1.(出示課件) 例題 鞋帽商店里有紅帽子每頂28元,綠帽子每頂35元,

  灰帽子每頂22元。王阿姨買這樣三頂帽子一共要多少元?

  紅帽子 綠帽子 灰帽子 一共多少元?

  28元 35元 22元

  2.提問:

 。1)你能從圖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2)要求三頂帽子一共多少元,你準備怎樣列式?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提問引導

 、儆^察,這道題有什么特點?

  ②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圻@道題的數比較大,口算起來比較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2)分組討論三種方法的優劣 ( 課件出示 )

  要求: ①先分小組討論這道題的計算方法(你們組準備怎么做).

 、诎驯窘M討論出的方法做在練習本上.

 、壅故窘o大家,并說說有什么優點.

  方法一:

  28+35+22=85(個)

  2 8 6 3

 。3 5 + 2 2

  6 3 8 5

  方法二:

  2 8

  +3 5

  6 3

  +2 2

  8 5

  方法三: 2 8

  3 5

 。 2 2

  8 5

  對比三種方法,選擇最優方法

  問:誰來說說,這三種方法各有什么優缺點?

  方法一:

  優點:

  1、 同學們比較熟悉這種豎式的書寫方法.

  2、 在計算過程中,難度較小,不易出錯.

  缺點:

  1、 費時間.

  2、 這兩個豎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寫不好,容易顯得很亂.

  方法二:

  優點:

  1、 寫起來會比第一種方法省點時間,少寫了一個63,豎式由兩個減少到了一個.

  2、 這個豎式寫起來會比較美觀.(相對于第一個豎式而言)

  缺點:

  容易丟掉第二步的加號.

  方法三:

  優點:

  1、 更省時間

  2、 在計算時可以把個位的8與2先相加湊十,比較方便。

  缺點:

  1、三個數疊在一塊容易出錯。

 。3)除了這三種方法以外還可以怎樣算呢?

  可以把紅帽子的價錢與灰帽子先加,再加綠帽子的價錢,比較方便。

  28+22+35=85(元)

  2 8 50+35=85可以口算(課件出示)

 。 2 2

  5 0

  三、鞏固練習 (你喜歡怎樣算就怎樣算)

  36+24+17= 53+19+27= 41+27+13=

  四、出示例題 學習連減

  王阿姨在鞋帽商店買三件玩具共花85元,其中紅帽子28元,綠帽子35元,灰帽子要多少元?(課件出示 )

  三頂帽子一共花 紅帽子 綠帽子 灰帽子

  85元 28元 35元 ( )元

  提問:(1)怎樣列算式?這是一道什么樣的兩步式題?

  85-28-35=

 。2)你能根據剛才研究的連加兩步式題,推想出連減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嗎?同學們試一試在本子上做一做. (課件出示)

  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可能發現有以下三種情況,教師先出示第(1)(2)種.

  •            •

  (1) 8 5 5 7 (2) 8 5 5 7

 。 2 8 -3 5 - 2 8 - 3 5

  5 7 2 2 5 7 2 2

  通過學生評議,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而第(2)種是用簡便算法,值得提倡.還可以怎樣列式呢? 85―35―28=

  從85元里先減去綠帽子的錢35元后再減去紅帽子的錢28元,再求回帽子的錢。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在計算兩步式題時,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寫豎式.如上面這道題,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寫豎式.

  做一做:84-26-30= 78―28―40= 57―20―19=

  由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試做,指名一個學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訂正.教師還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學生直接用簡便方法書寫,而且一次做對;哪些同學還用兩個豎式做;哪些同學只寫了第一步豎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結果.對用比較好的方法做的同學可以提出表揚.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減兩步式題,應注意什么?

  揭示課題: 連加連減 ( 課件出示 )

  五、鞏固練習

  第一關 基本練習 (課件出示 )

  計算:(書上第2頁,直接在書上寫得數)

  7+59+20=           72-6-40=

  第二關 每條線三個數的和是多少?( 課件出示 )

  第三關 發展練習 ( 課件出示)

  選52、18、22、10中的其中三個數自己寫成一道連加,一道連減并計算。

  課后練習

  練習一的第1題和第2題.

  六、小結。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設計:周文清

  課題:連加連減

  教學要求與策略方法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2、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經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連加、連減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并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清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策略與方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熟練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并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連加、連減的課件   小棒     三角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課件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圖意。

  二、探究體驗

  1、學習連加

  師:誰能說說你在圖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原來。。。先。。。又。。。)

  板書問題: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鳥?

  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樣列式?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1+2+3=6

  先用一只手遮住+3,讓學生算1+2=3(板書3),再用手遮住1+2,提示用3+3=6(板書6)。

  說明象這樣連著加就叫連加。板書:連加

  2、學習連減

  師: 出示課件(飛機圖),讓學生看圖上發生了什么事呢?我們看看圖吧。  

  讓學生自由觀察并自主說話。(原來。。。先。。。又。。。)

  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圍繞“還剩幾架?”這個問題加以解決。使學生明確:先飛了1架用減法,又飛了2架還是用減法。

  教師根絕學生的匯報適時板書:連減  5-1-2=2(自主探索連減兩次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歸納小結

  象這樣用三個數(有時更多)連著相加或者連著相減的計算方法就是連加和連減。

  4、完成72頁的“做一做”

  引導學生說清圖意,再讓學生自己用小棒、三角圖片擺一擺,得出結果后,再填數。

  三、鞏固應用

  1、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連加連、連減呢?

  學生自由回答,對敢說能說的學生要多表揚,對想說卻有顧慮的學生要多鼓勵。

  2、完成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自主解答。

  板書設計:

  連加 : 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鳥?

  1+2+3=6 (只)

  連減:  還剩幾架?          5-1-2=2 (架)

  設計意圖:  以生動活潑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的思維,利于學生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自主探索連加、連減 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擺一擺,使其熟練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通過自主練習,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26—27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豎式的簡便寫法。

  2、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計算細心,書寫整潔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

  難點:能正確計算連加、連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筆算:25+37=    45-18=

  二、 情境引入

  出示26頁“摘西瓜”的情境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畫面,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三、新課講授

  1、教學例1

 。1)引導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寫在練習本上)

  指名學生回答,師板書:28+34+23=

  師:像這種含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加號的加法算式我們把它叫做連加。(板書)

 。3)學生討論:你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同桌互相說說計算方法,然后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4)投影展示學生的作品。

  1、學生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

  28          62                                           +34        +23

  62          85

  2、師:把兩個豎式連寫,生邊說邊板書

  28

 。34

  62

 。23

  85

 。5)引導學生寫明答案和單位,讓學生分析一下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么不同,簡便在什么地方。

  (6)練習:讓學生完成26頁做一做,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

  2、教學例2

  (1)測試課本27頁“運西瓜”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2)讓學生列出算式,老師板書:85-40-26=

 。3)師:為什么這樣列式?像這種算式我們把它叫做、生:連減(板書)

 。4)師:你是怎樣計算這道題的?請寫在練習本上

  (引導學生根據連加的豎式寫法類推出連減的豎式寫法)

 。5)展示學生的連減豎式

  師:除了這個豎式寫法,還有不同的寫法嗎?

  如果學生想不出來,引導學生看書本27頁小男孩的算法和寫法: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寫算式。第二步: 45

  -26

  19

 。6)學生討論:除了用85-40-26這種方法進行計算,還可以用其他方法進行列式計算嗎?

 。7)學生回答(師引導學生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再算還剩多少個?)

 。8)師板書:40+26=66(個)85-66=19(個)

 。9)練習:27頁做一做第1和第2題

  三、鞏固練習:

  1、打保齡球

  2、購物 

  3、水果下面藏著幾?

  四、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學生暢談,師小結。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篇4

  如果說正確把握教材的意圖,領會新課標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隨時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實的理論功底則是源源不斷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斷的“清泉“灌溉著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一、說教材與學生

  《連加、連減》一課出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72頁。

  連加連減這一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

  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

  二、說教學理念

  1、數學文化觀。數學是一種文化,它不僅表現為一個結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一個見證。所以教學上應讓學生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2、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必須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使新的數學學習材料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技能目標: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正確進行口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游戲中學,使學生喜學樂學;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初步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加學習的動力與信心。

  4、數學素養培養目標:1)應用意識;2)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及運用數學的思維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2、難點: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五、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激趣學習連加。

  課的一開始,我就利用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的感知,并通過自己的感知說出圖意,培養了學生理解和說的能力。而且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舊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從而引出連加。課題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講述運算的順序,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編寫算式,并自己去計算,這時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教師借此讓學生在同桌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膽嘗試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建構連加的計算順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預算順序。

  學生初步理解連加的含義后,利用動態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當學生匯報時配合課件將計算過程突顯出來,進一步鞏固了新知,也為學習連減埋下伏筆。

  2、 延續情節,學習連減

  愛于表現是每個兒童的天性,讓孩子們有表現的機會使孩子們增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因此教學設計上讓學生先發揮想象編寫連減的算式,再通過自己編寫的算式來編題目,充分理解連減的含義。出示板書連減,因為連減的算式動態的畫面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學生看著靜態畫面描述所發生的事,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連減的含義。

  3、 觀察對比,小結算法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但在學生的知識庫中這還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點,有部分同學可能對連加連減的關系有模糊的認識,這時我引導學生在連加和連減知識點間搭建橋梁,形成聯系,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王國。

  4、寓練于樂。

  一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課堂40分鐘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設計環節,還是練習環節都要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征與認知特征。因此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一個懸念“只要猜出大腳印下的數學秘密,就能通向一個美麗的數學城堡!睂W生的胃口一下子調了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采用游戲形式來鞏固學生剛學到的新知,重點突出運算順序。

  六、反思

  1、在比較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時,我還可以在放手一些,讓學生去觀察,去表達,盡管學生有時表達得不到位,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因為這是孩子們思維的萌芽,老師的肯定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個了不起的發明家,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2、在練習看算式畫圈中,雖然我演示了一個學生得本子,如果在這里再拿幾本學生的本子上來演示,讓學生自己來作一個評價,這樣的話會更好。

  3、在上完新課后,可以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得例子。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篇5

  連加、連減

  教學內容:p72連加連減

  教學目的:1、掌握兩步計算的正確計算方法

  2、初步體會計算的變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口算和計算能力

  3、通過操作,培養學生數感和主動探索積極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掌握計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小雞,這是什么?

  你認識小雞嗎?

  如果讓你來養小雞,你會怎樣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養了小雞,咱們到他家去看看吧?

  1、(出示課件)

  看圖上畫有什么?

  師:小明家是養雞專業戶,他們家養了很多雞,他的父母靠知識和科技養雞終于辦起了這個大型養雞場,小明今年才7歲,卻已經懂得了幫父母的忙經常會幫著喂小雞。你瞧,(課件出示5只小雞,引導學生說出:小明喂了5只小雞)說說圖上畫有什么?

  課件動畫播放:又來了2只,現在呢?誰能說出圖意?

  引導學生說出最后又來了1只小雞。

  師:對于這題應該怎么列式呢?

  板書:5+2+1

  為了計算準確,可采取分步計算的方法,也就是先算5+2=7,再算7+1=8

  步驟如下:

  5 + 2 + 1 = 8

  7

  2、(出示課件)

  為了區別先走的我們通常都用線劃掉來表示,師示范

  ○○  ○ ○

  ○○  ○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虛線框起來

  ○○  ○ 

  ○○  ○ 

  板書算式:8-2-2

  想一想:這題應該怎樣計算?

  小組討論后匯報解法。(若有生說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寫出來以之對比。

  8 – 2 – 2 = 4

  6

  2、練習:p73頁的做一做右圖

  獨立看圖,說出圖意

  三、練習:第74頁的第5至8題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篇6

  連加和連減是本單元又一難點,如何在動態的過程中理解算式的意義和計算過程,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學校教學條件很差,別說運用多媒體,就連掛圖都沒有,真讓人發愁。

  前幾天,黑板上用來吸卡片的小吸鐵石被學生拿幾個去了,只剩下幾個了,我說了這件事,這個周三早上上學時,我看見李子燁拿來幾個吸鐵石放在黑板上,我在班上表揚了他,今天,他又拿來幾個送給我,我說:“謝謝你,夠用了”。要上課了,我靈機一動,心想,我何不用這作為教學資源?這可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啊!上課了,我要求學生看老師的動作說幾句話,我先把原來的3個吸鐵石從黑板角拿到黑板中間,又把李子燁第一次送我的4個擺在傍邊,最后把后來送我的3個也擺在一邊,擺完了。我說:“誰能把老師剛才做的事連起來說一遍,并提一個問題?”大部分學生舉起了手,我點了一個平時不太愛發言的學生說:老師原來有3個吸鐵石,李子燁先送給老師4個,又送給老師3個,請問,老師一共有多少個吸鐵石呀?

  我問:要求老師一共有多少個吸鐵石該怎樣列式呢?學生很快列出3+4+3=,在計算時,孩子們也能理解先把3和4合并起來,再把7和3合并起來。有了連加作基礎,教學連減就容易多了:我數出9個吸鐵石,接著拿走2個,又拿走3個。要求學生完把老師剛才的動作完整說一遍,并提出一個問題,大多數學生能說出:老師原來有9個吸鐵石,一個同學拿走了2個,又有一個同學拿走了3個,請問老師還剩下幾個呀?在理解算理時,我多次重復剛才的過程,重點讓學生明白第一個同學的吸鐵石是從9個里面拿走的,第二個同學的是從7個里面拿走的。教學中,有的學生說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還有的學生說不是自已的東西不能拿,不知不覺中知識與技能目標達成了,情感目標也實現了。

  這節課,我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一定不會比運用多媒體差,因為我們的資源是鮮活的,過程是動態的,生成是真實的。我想,只要我們留意觀察,教學資源無處不在。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際生活中連續行為,建構連加、連減的運算模型。

  2、知道 10 以內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會讀算式,并正確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運用豐富的情景,通過觀察、操作抽象出數的過程,積累數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

  (三)、態度、情感、價值觀

  會交流生活中具有連續行為的情景,通過看圖說故事,培養兒童的數學興趣,提高兒童數學交流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難點:建構連加、連減的運算模型。

  三、教學設計

 。ㄒ唬⿵土曇

  師:讓我們先進行口算。聽清要求,先用手勢表示卡片上算式的結果,然后

  繼續聽要求大聲報數答案。

  2+4(再加 3 )      9-2(再減 5 )   

  6+1(再加 2 )     10-4(再減4)   

  3+4(再加1) 8-2(再減3)

  師:小朋友們算的真棒!都會正確的計算 1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有關加減法。

 。ǘ┨骄啃轮

  1.連加(依次媒體演示)

  ( 1 ) 師:聽,什么聲音?(圖 1 )鳥兒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小鳥。(圖 2 )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鳥臺上原來有 2 只小鳥,飛來了 3 只小鳥,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鳥。

  2 + 3 = 5

  師:(出示圖 3 )觀察的真仔細,睜大眼睛,看看又發生了什么事?

  生:又飛來了 1 只小鳥,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鳥。 5 + 1 = 6

  師:現在我們把這三幅圖連起來一塊看。(演示)你能完整地說一說嗎?在小組里輕輕說。

  生:鳥臺上原來有 2 只小鳥,飛來了 3 只,又飛來了 1 只,現在一共有幾只鳥?

  師:你能列式嗎?

  生:2+3+1=6

  師:講的真好!(示范讀法) 2 加 3 在加 1 等于 6 。(學生跟讀)

  師:誰再來試一試。

  師: 2 加 3 在加 1 等于 6 ,你是怎樣運算的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生: 2 + 3 = 5 5 + 1 = 6 所以 2 + 3 + 1 = 6   

  2+3+1=6 5

  ( 2 ) 出示: 3 + 4 + 2

  師:這個算式中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哪個小朋友會編?

  師:你是怎樣算得?

  生: 3 + 4 = 7 , 7 + 2 = 9 所以 3 + 4 + 2 = 9

  師: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把三個數合起來。

  師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叫連加。計算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

  ( 3 )模仿練習

  師:誰來算一算(卡片)

  5+2+1=2+3+ 2 = 師:下面老師要求提高了,聽清了,把先算的前兩個數相加的結果記在腦子里,然后用手勢直接表示最后的結果,行嗎?

  4+2+3 2+3+5 6+2+1

  2.連減

  師:學得真棒!小朋友們已經會算連加題了,猜一猜,有連加算式,那還會有什么算式?

  生:連減。

 。 1 )師:那么連減的算式又是怎樣的呢?你能根據這 6 只小鳥編連減題嗎?

  學生自由編題,并列式。

  師:你是怎樣算得呢?

  生:6-2-1=1 4( 2 )模仿練習

  師:完整說過程

  9-3-2= 用手勢直接表示結果

  7-2-4=  8-5-1=  9-2-4=

  3.連加、連減對比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自己找到了連減題的算法,請你看看,連加與連減題

  各有什么特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自由交流,補充小結)

  按從左往右的次序算。

 。ㄈ╈柟绦轮

  1.獨立練習

  師:這 8 個算式,只要算出結果就顯示了學校的電話號碼,比一比,看誰第一個得到號碼。

  2+1+2=    10 -2-2=    5+1+3=

  9-1-3=    8-2-5=    1+4+2=

  10 -3-2=    2+2+2=

  2.看圖列式

  3.加深練習

  2+( )+3=10  7-( )-3=1 。ā。3-2=4

  師:你是怎樣想的?

  4.獨立練習

  ( )+1+4=7  9-4-( )=0 。ā。2-3=2

  5.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你覺得學得怎么樣?

  6.拓展練習

  填數:把 1 、 2 、 3 、 4 、 5 這幾個數填在方格中,使每行3個數的和等于10。

  板書: 連加,連減

  2+3+1=66-2-1=3 5 4從左到右計算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學生生活中饒有興趣的情節,讓學生聯系情節的發展過程,建構連加連減的運算模式。感受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樂趣。

  學生已經掌握 10 以內的加減計算,對生活中感興趣的情節發展有初步的分析能力。教材將連加、連減一并進行教學,有利于連加、連減的對比,掌握運算順序;還有利于鞏固 10 以內的加減計算,為下一課加減混合計算做好準備。因此整堂課的設計分為“復習引入——探究新知——鞏固認知——開拓思維”四個環節,力求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有興趣的情節為依托,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探尋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通過這節課的兩次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教師的教學不但要有效,更要向高效的方向發展。例如,在本課的復習引入階段,我第一次教學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小朋友們,我們先來開小火車進行加減法的計算,看看這列火車會把我們帶到哪里去呢?”然后 25 個小朋友每人算了一道加法或減法題。這樣的設計,表面看來練習題較多,而所花時間較少,但是學生每人也只是算了一道題,并沒有真正達到練習的目的。于是,在第二次教學中進行了修改,“小朋友們,仔細聽好老師的要求,先看卡片用手勢表示結果,然后繼續聽題,響亮地報出得數!蔽乙还渤榱 5 張卡片,報了 5 道題,合起來也只不過是 10 道題,但對學生來說,他們每人都算了 10 道題。比第一次的練習量增加了很多,達到了教師預設的復習引入的目的。又如,在從連加過渡到連減的過程中,原先是這樣設計的,“我們已經認識了連加,那猜一猜,還會有什么題呢?”“你能將這道連加題改編成連減題嗎? 6+2+ 1 ” 這樣的過渡有些僵硬,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框架下思維并沒用得到真正的發展,沒有創新。因此,我將原設計修改為,“小朋友們猜得真準,那么,你能運用這 6 只鳥來編連減題嗎?”在這個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發揮各自的想象,不但編出了連續減兩次的連減題,甚至編出了鳥兒全部飛走的連減題。“樹林里原來有 6 只小鳥,飛走了 2 只,又飛走了 3 只,又飛走了 1 只,現在還剩幾只小鳥? 6-2-3 -1= 0 ”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很快就掌握了連減題的特征,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期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好情景,為學生設計好實踐的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實踐,合作交流中學會數學,學好數學。我們教師在設計的同時要多位學生考慮,要考慮到他們的進步和發展,讓我們的教學真正有實效。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精選7篇) 相關內容:
  • 《摘果子》教案(精選20篇)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實驗教材p26教學目標:1、通過摘果子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減法的含義,認識“-”,并學會“-”的讀法和用法。2、借助“摘果子”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1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20篇)

    一 、教學目標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三、教學重難點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 《連加、連減》教案(通用5篇)

    課題連加、連減教學目標1. 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算式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 《1的認識》教案(通用21篇)

    開發區小學 一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課題:6~9的認識本課初備課時共 1課時,本課第1課時個人復備欄教學目標: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過程,認識并會寫6~9,掌握6~9的順序。...

  • 《有幾輛車》教案(精選10篇)

    教學內容分析:學習狀態分析: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2、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看圖能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 3、正確、熟練地口算5以內的加法。...

  • 《8加幾》教學設計(通用12篇)

    設計理念:《新課程標準》對于低年級的計算教學要求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 《8加幾》教案(精選4篇)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P9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學會用“湊十法”計算8加幾進位加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計算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理解和掌握8加幾的計算方法。...

  • 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測試題(精選16篇)

    教材基礎知識針對性訓練與基本能力鞏固提高一、看一看,說一說。1.小鴨在小貓的( )面。猴在小雞的( )面。2.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在皮球的( )面。3.小狗在第二層的最( )面。4.任選其中一個小動物或一個物品說說它的位置。二、說一說,填一填。...

  • 《加減混合》的(精選12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75頁。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 10 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左旗| 阿坝| 英德市| 双流县| 金山区| 措美县| 阿鲁科尔沁旗| 贵州省| 治多县| 石屏县| 镇巴县| 曲靖市| 武隆县| 嘉禾县| 济阳县| 丹阳市| 玉环县| 栾城县| 子长县| 内丘县| 开阳县| 大冶市| 沂水县| 宁明县| 胶州市| 鄂托克前旗| 安塞县| 新宁县| 襄城县| 明光市| 太仆寺旗| 卢龙县| 镇雄县| 信宜市| 名山县| 沅陵县| 乌拉特后旗| 元阳县| 嵊州市| 温宿县|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