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教學設計(精選6篇)
“高矮”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高矮的區別,學會比較高矮的方法,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小組合作能力!
2.滲透高矮相對性的辯證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分析〗
教材中“高矮”一課,先呈現兩名學生幫助一位盲人叔叔過街的情境,讓學生觀察,再“說一說”誰高、誰矮;接著呈現同學間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讓學生自己從中觀察并領悟到比身高的要領和規則,再進行實踐體驗;最后“做一做”則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獨立思考,對繩子或路線的長短、書的厚薄等進行推理、判斷。
這一節課,為了便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我對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一些改動,首先是情境的變化;其次是活動程序的變化。
〖教學設計〗
(一)比身高
1.擂臺賽
(1)請班上自認為長得很高的同學上臺當擂主,其他同學挑戰。當兩生在臺上比身高時,其余同學在臺下當裁判,由a,b,c三名學生一一與擂主比高矮。
(本教學環節在一上課就引起了學生的強烈興趣,注意力高度集中;顒觿倓傞_始,學生還未注意到比高矮時同學穿著鞋子。)
(2)再請一生d(教師事先掌握該生比擂主稍矮一些)上臺挑戰,但在比高矮之前,請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讓生d悄悄站在預先準備好的兩塊磚頭上,使其稍高一些,再用布將兩人圍起來,準備好后請全班同學睜開眼睛比較高矮。
當學生睜開眼睛先是喊出生d高后,看見老師用布圍著兩位同學時,覺得非常奇怪,強烈要求將布取下。此時全班沸騰了,課堂上第一個高潮出現了。每個學生都在嚷著:“不公平!”此時,教師追問:“哪里不公平?”學生表現出對“作弊”的極度不滿,要求雙方脫鞋再比。
(3)在否定錯誤方法后,用正確方法再比較出兩生誰高、誰矮。
(本教學環節是突破本課重難點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一方面掌握了正確的比較高矮的方法;另一方面,得到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2.四人小組中互比身高
(1)在四人小組中,互相比較高矮,有能力的小組還可將四人身高排出順序。
學生在比較的時候用不同的方法,如:背靠背比、分別靠在墻上比、借助工具(尺子)等,充分發揮互幫互助的學習精神。
(2)學生匯報小組中身高比較的結果,并說明用了什么方法、應注意什么、出現了什么情況。
在陳述過程中,學生能將注意細節說出,如:脫鞋、挺胸、不能踮腳、尺子要放平等。能清楚地用語言敘述,如:生e與生f比,生e比生f高,生f比生e矮。
(本教學環節使全體學生都動了起來,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通過匯報,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比高矮的方法。)
3.長頸鹿與大象比高矮
故事導入,課件出示圖片(如教材)。
學生進行比較
4.警車過橋洞
故事導入,課件出示圖片(如教材,并伴有警車的警笛聲)。
學生猜測警車能順利通過橋洞嗎?為什么?
大部分學生通過數木塊判斷警車不能過橋洞。難能可貴的是有的學生發現警車車燈是可以取下的,過橋洞后,再放到車頂上,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本教學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高矮不僅只在身高這一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存在高矮問題。)
5.小兔子比高矮
故事導入,課件出示圖片(三只小兔子站在不同的高臺上,但先不出示小兔子身后的格子)。
學生進行比較。
在學生們紛紛發表完各自不同的見解后,在小兔子身后出示虛線格子圖,再讓學生觀察比較。
(本教學環節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可以通過虛線格子圖幫助比較高矮,比前一個活動又進了一步。)
(二)舉出生活中存在“高矮”現象的例子
學生舉出生活中存在“高矮”現象的例子。如老師比我們高,喬丹比老師高等。
(學生在該教學環節中思路廣闊,能舉出身邊的例子,室內、室外的例子,甚至能舉出連成人都不易想到的例子。)
(三)總結,體驗
說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在總結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知識技能進行了總結,對情感體驗進行了總結,也表達了各自的喜好。)
〖案例點評〗
本課教學設計的第一、二環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自編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擂臺賽”“四人小組互比身高”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并從中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與要點。
本課教學設計的第三、四環節“長頸鹿與大象比高矮”“警車過橋洞”“小兔子比高矮”“生活中存在的高矮現象的例子”等內容,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中的死知識變成了課堂上的活問題,給學生以充分表現的機會。學生從各自的經驗背景出發,帶著自己的獨特感受進行交流,進一步獲得體驗,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高矮”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2單元《比較》中"高矮"的內容.
設計思路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高矮"一課是在學生學會了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讓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高矮,長短,厚薄.教材內容是讓學生在一個主題情境中發現事物的高矮關系,然后學會比較人的高矮,再通過一組練習來呈現事物的長短,厚薄關系.從教學內容來看,進行高矮,長短,厚薄等比較,并不是純粹的知識性學習,而是一種體驗性的活動,包含了豐富的過程性的學習目標.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結合學生實際,提供具體有趣的素材,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性活動.本節課分為"初步感知——直觀比較——操作練習——發展新知"幾個層次來教學.
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這一課之前,我與學生交流,問:"你和比,誰高一些 "一般孩子能回答出來,但有的孩子連蒙帶猜,還有極少數不知所云,可見一年級的學生對高矮, 長短,厚薄已有了初步的感受.通過進一步了解,我發現絕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正確的方法,例如使比較的兩個孩子站直,另一個孩子來觀察,比較.這說明:學生對于比較的正確方法及更深層次的比較的相對性,可變性缺乏清晰的認識.基于這一認識,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多種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點撥者.
教學目標
1.知道物體之間的高矮,長短,厚薄的關系,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經歷比較事物的高矮,長短,厚薄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3.通過四人小組比高矮的活動,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
4.通過練習和游戲,培養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實物投影儀,錄音機,世貿大樓圖片一張,彩帶三條,小螞蟻回家的模擬圖.
教學流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前不久在美國發生的一件大事嗎 (學生踴躍發言.)
(2)出示圖片:美國紐約世貿大廈.
(3)提問:看看這幢大樓,把它和周圍的樓房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生感嘆:它真高!)
(4)講解:這棟大樓有110層,曾經是美國紐約最高的樓.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襲擊,它已被夷為平地.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氣憤.設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經有機會站在這座樓上往下看,會有什么感覺
生1:會很怕.
生2:我會腿發軟.
生3:那么高,我會覺得像要掉下去一樣.
(5)比較:你平時站在我們教學樓3樓或4樓走廊上往下看,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生:不會.
師: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生:因為世貿大廈比我們的教學樓高得多.
(6)出示課題:世貿大廈比我們教學樓高,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樓比世貿大廈怎么樣 (生:矮.)今天這節課就來學習與高矮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高矮.)
【原教材主題圖的"高矮" 關系不明顯,教師大膽舍棄原主題圖而結合當時的時事,選擇了"9·11事件"中的"世貿大廈"圖片.選擇這一題材的依據,一是這幅圖中世貿大廈像個擎天巨人一般在密集的樓群中異峰突起,給人的第一感覺便是"好高啊",直奔主題;二是"9·11"事件轟動世界,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對各種媒體中的相關報道也并不陌生.事實證明,學生對這件事情的熟知程度及關注程度大大超出了老師的想像.將數學課堂與關注時事,關心世界,熱愛和平的主題聯系在一起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認識生活中的例子.
師:平時你們見過像這樣比高矮的例子嗎
學生踴躍發言,列舉了許多例子.如,中南大樓比教學樓高,紅綠燈比汽車高,草地比山峰矮……
3.學生自由活動.
在背景音樂中,學生自由下位尋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討論.
【由遠及近,由抽象到直觀,學生自己發現,探討,舉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另外,讓學生自由下位尋找,討論,打破傳統課堂嚴肅,拘謹的組織形式,還學生以自由,輕松的空間,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二,比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計:剛才有同學發現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請兩個同學——和站起來,大家估計一下,他們誰比誰長得高一些
(2)提問:他們估計得對不對 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們誰高誰矮呢
生:比一比.
(3)比一比:驗證比長得高,比長得矮.
2.出示課本第16頁圖例.
(1)談話:(出示左圖)小強和小麗也在比身高.看這幅圖,誰能很快告訴我,誰高誰矮
生1:小麗高些.
生2:小強比小麗高,但是他踮起腳跟了.
(2)提問:小強是踮起腳跟才比小麗高,你們認為怎樣比,才知道誰長得高呢
生:小強要把腳放平再下來比.
(3)交流:(出示右圖)他們又比了一次,再看他們是怎樣比的 誰長得高一些
生1:一樣高.
生2:小強比小麗矮一點點.
(4)反饋:像左圖那樣比,我們能不能說小強比小麗長得高呢 (生:不能.)看來,比身高的時候,兩個人的腳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現在你們會比身高了嗎
3.小組活動.
(1)內容:前后四人一組,比一比,誰長得最高 誰長得最矮
(2)要求:小組先商量一下,準備怎樣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學生活動約3分鐘.
(4)反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講臺邊演示邊說方法.
組1:兩兩相比.
組2:一個人和三個人依次相比.
組3:站一排相比.
【在這個活動中,四人小組首先要商量確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實驗,最后在全班演示匯報,真正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得體驗.】
三,課間休息.(略)
四,練習(課本第17頁).
第1,2,3題學生獨立完成.
第4題
師:(出示模擬圖)螞蟻三兄弟要回家,他們走了3條不同的路,看看誰走的路最短 誰走的路最長 你是怎樣想的
四人小組討論.然后展示學生的想法.
五,游戲.
1.激趣:請和上講臺來,同學們猜猜看,我讓他們上來干什么 (生猜)看看他們倆誰比誰長得高
2.活動:能不能想個辦法,使變得比高
3.其他學生指導,這兩個學生表演.
(學生情緒高漲,出現了許多方法,如矮個學生踮起腳,高個子蹲下來,矮個子站到板凳上,另一個學生把矮個學生抱起來,等等.)
4.師:還能怎么辦 誰來幫幫他們
5.談話:你們想出這么多方法使兩個同學的高矮發生了變化,真聰明!其實長短,厚薄在一定條件下也都是可以變化的,這個問題留到課下你們自己試試,好嗎
【"想辦法使矮個子變高",同學們都覺得非常有趣,積極踴躍地投入到這個活動中來,課堂氣氛也隨之被推向高潮.學生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領悟到高矮是相對的,可以變化的,此時,教師指出長短,厚薄在一定條件下也都是可以變化的,延伸至課外,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高矮”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高矮”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體會到高和矮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
教學準備:掛圖、三枝筆
教學過程:
一、 情境體驗、感知高矮
師:同學們,開學的第一天我們到學校來,都做了什么事,誰還記得 呢?
生1:發新書,大掃除。
生2:安排座位。
師:誰還記得當時我們是按怎樣的順序安排座位的嗎?
生:我們是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
師:高矮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請少武到前面來,你們說他是高還是矮呢?
生:有的說高的,有的認為矮的,有的說不出。
師:有的認為少武是高的,有的認為少武是矮的,少武是高還是矮的呢?現在來比比看,請你找一個比你矮的同學上來。(學生去找)
師:你們比一比,誰高,誰矮?
生:少武高,寧輝矮。(請兩 個同學說)
師:請你再找一個比你高的同學上來。(學生去找)
師:你們比一比,誰高,誰矮?(請兩個同學說)
生:建東高,少武矮。(請兩個 同學說)
師:為什么少武一會兒高,一會兒矮呢?
生:因為少武和寧輝比,少武高;少武和建東比,少武就矮了。
師:說得好!誰來說一說,少武和他們兩 人比,少武比寧輝怎么樣,少武比建東怎么樣?
生:少武比寧輝高,少武比建東矮。
師:比高比矮至少要有兩 個人才能判斷。
。ㄔO計意圖:學生參加比高比矮的活動,不僅體會到高與矮是相對的,而且也初步學會比較高矮的方法。)
二、 積極參與,理解高矮
師:請同桌同學站起來比一下,誰高誰矮?(同桌同學比較)
同組同學互相交流,運用( )比( )高,( )比( )矮的互相說一說。
。ㄈ嗤瑢W交流反饋)
師:誰能說說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嗎?
生1:爸爸長得比媽媽高。
生2:椅子比桌子矮。
生3:課桌比講臺矮。
……
(設計意圖:學生年紀小,語言滯后于思維,組織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高矮的比較,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語言口頭表達能力。)
三、 體驗相對、確定高矮
。ń處熓治杖P)
師:老師手里握著三枝筆,你們猜一猜,哪枝筆最長?
生:(隨便猜一枝)
師:(亮出謎底)要怎么比,才能道哪枝筆最長呢?(學生上臺比)
師:這個同學把三枝筆的一端都放平,也就是說:有幾樣東西比較長短,必須有一端對齊,或者說要站在同樣的高度才能比較。可是有時候碰到像這樣的情況怎么比呢?(出示課本“三只小兔比高矮”的掛圖)
(設計意圖: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事物比長短或比高矮時,必須一端對齊的比較方法。隨后又引出,現實生活中無法達到一端對齊后再比較的特殊情況:領獎臺上小兔高矮的比較,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的方法。)
四、 應用知識、開展探索
師:三只小兔比高矮,從這幅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他們沒有站在同一高度上。
師:那該怎樣比呢?你能想出什么辦法來比一比三只小兔的高矮嗎?
。▽W生討論交流,再反饋)
師:同學們想了好多辦法,真棒!老師在這張圖上畫了一些格子,不知道這些格子能不能幫上你的忙?(出示第二張掛圖)我們看,大白兔的后面,有一格一格的格子,請大家邊看邊想一想,可以同組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比的,誰最高誰最矮?
。ㄓ懻摻涣鳎俜答仯
生:我用數格子的方法比,1號兔子站了7格,2號兔子站了6格,3號兔子站了5格,所以1號兔子長得高。(請兩個同學說)
師:同學們真聰明,我們以后會遇到許多與高矮有關的問題,大家要大膽地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好嗎?
五、 課內總結,課后延伸
師:同學們,剛才這些活動好玩嗎?在玩的時候,咱們學到了什么?
生:(略)
師:比較時至少要有兩 樣東西才能比,比的時候一端要對齊;在沒有辦法對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數格子以及其他一些方法來比較。下課后,同學們還可以在教室里找找什么東西還可以比較。
教后反思:本節課讓學生在經歷比較事物的高矮、長短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各種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提供了學生自由選擇比較方法的機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維方式。學生通過參與比較活動,逐步培養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學會傾聽的學習習慣,并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高矮”教學設計 篇4
教具準備:主題畫,一本字典,一本書,玻璃繩,剪刀,透明膠,雙面膠,小黑板兩塊,幻燈片,教師鞭,錄音帶,影碟,小旗,五角星,課本,手鈴,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觀察一下,這個教室和我們班的教室有什么不同 對了,比如說我們平時坐的桌子比這里的桌子矮了,椅子比平時的高了,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高矮》這部分的知識,好嗎
板書:高矮
那現在老師出一幅掛圖讓同學們來觀察,看我們班哪位同學最聰明,觀察得最仔細.
一, 新授課:
1, 出示掛圖
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看看這是在什么地方 你怎么看出這是在路上 你們知道紅綠燈有什么用嗎 是不是擺來看的呢 那我們先來聽一段音樂好嗎 (放錄象)現在你們知道過馬路是怎樣看紅綠燈了嗎
好,你們再觀察一下,圖上畫了誰 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 (1,戴著眼鏡.2,拄著拐杖3,兩個小朋友扶著他)
那如果在路上遇到盲人過馬路,你會怎樣呢 你真是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
那你們看看他們誰比誰高呢
2, 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出示幻燈片:同學們,你們看看圖上的這兩個小朋友誰比誰高 (不能比高)為什么不能比高 (因為那個男孩他踮腳了)那怎樣才能比高呢 那也就是說他們要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才能比高 對不對 同學們再看看,他們現在能比高了嗎 為什么 (因為他們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了)
3, 好,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也來比一比誰高誰矮,誰愿意上來玩 (找三名學生)
問:這三名同學誰比誰高 誰比誰矮 剛才xx同學是最高,現在他跟老師來比,誰高 好,我們現在就知道我們在比較高矮是相對來說的.
4, 好,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好不好 現在請同學們同桌之間一起來比,看看誰高誰矮.(教師走到一名沒有同桌的學生旁,跟他說,沒有人和你比,老師做你的好朋友,和你比一比好不好
請幾對同學來說一說,他們比的結果.
5, 現在老師想請一名同學和老師比,誰愿意 誰坐得好,我就叫誰.(教師故意和學生一高一矮比一比,問學生誰高誰矮,學生說不能比高矮,問:為什么 因為他們沒有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剛才我們在玩游戲的時候,在比高矮時應該怎樣比 (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很好,現在老師要出題來考考你們,看誰最聰明,看哪一組奪得五角星,好不好
二, 鞏固練習
1, 出示小黑板:讀題
問:你們知道哪一條繩長嗎 我這樣比,行不行 為什么 (要在同一水平線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把他填完整
2, 出示兩本書,一本厚的,一本薄的.
問:哪本書厚 你們是怎樣比的 讓同學們來比一比.再填在書本上.
3, 出示小黑板:
問:哪一條繩最長 為什么是第二條 (因為它卷起來了)那怎樣比呢 (把它拆開)然后怎樣 (把它拉直)
現在你們看得出哪一條繩最長了嗎
把正確答案填在書本上.
三, 課間舞蹈.
四, 你們唱得真好聽(停頓),你們喜歡聽故事嗎那你們坐好,看誰坐得好,認真聽,聽完故事,老師還有問題要問大家:從前,有三只螞蟻,它們出去找吃的,在回來的路上,發現三條回家的路,于是它們決定比一比,看誰能先到家,好,同學們看小黑板,這就是它們回家的三條路線,你們能用什么方法幫它們找一找,看哪一條路線最長,哪一條路線最短嗎
1, 用線把它連一連,看哪條長.
2, 先說明,用一個方格,比一比,說他們的每個格子大小都相同,那就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邊數越多,路線就越長,邊數越少,路線就越短,
請打開課本,把它填完整.
好,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什么是可以比高矮的嗎
同學們知道的這么多啊,還有很多同學想說,那老師到下一節課再找一個時間來讓同學們說個夠,玩個夠,好不好
今天我們學習了怎樣來比較高矮,老師希望同學們平時能多注意和多觀察我們身邊周圍的事物,這樣我們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高矮”教學設計 篇5
活動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16--17頁的內容.
活動目標:
知識技能方面:
通過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通過組織學生小組交流體會比較物體高矮的方法.
解決問題方面: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情感與態度方面:
培養學生觀察,合作及交流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滲透幫助他人的教育.
活動器具:
三角板,米尺,教學掛圖,竹子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1,創設乘公交車的情境,教師當售票員,請學生當乘客.
[評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感知人有高有矮.]
2,引出課題:高矮
二,探究比較的方法
1,出示主題圖
、趴磮D用一,二句話說明圖意.
⑵說一說小朋友和叔叔誰比較高,誰比較矮.
、菆D中的誰和誰也可以比高矮.
2,探究比較方法
、判〗M合作探究
[評析: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注意了解學生都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茀R報交流
3,實踐活動"比一比"
⑴圖中小朋友比高矮的方法正確 誰高誰矮
、票容^時應注意什么
小結:
三,鞏固練習
第1題:⑴明確題目要求.
、茖W生自己嘗試完成.
、峭老嗷z查
第3題:⑴把3根彩繩一端對齊貼到黑板.
、瓢丫淼牟世K拉直,進行比較.
第2題:⑴出示兩本厚薄相差較大的書.
、谱寣W生感知身邊事物的厚薄關系.
第4題:⑴看清圖意,哪只螞蟻走的路最長 哪只螞蟻走的路最短
⑵自己嘗試練習.
、墙處熭o導學困生.
四,實踐活動
學生舉例身邊的事物說一說哪些是高矮關系,長短關系,厚薄關系.
[評析:聯系生活,讓學生體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高矮的比較,怎樣比較,比較應注意什么
“高矮”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體會到高和矮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在比較的過程中,差別比較明顯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結論;差別不明顯的,就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
3、培養學生在不同的解題策略中,選擇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優化思想。
教學重點
在比較過程中,差別不明顯的,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
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歡柯南嗎?柯南抓壞人可能干呢,為什么呢?因為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今天我們就學習他這種細致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2、觀察主題圖
出示主題圖
觀察圖,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圖上有幾個人,他們在干什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1)比較
把圖上的三個人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教師板書)
他們三個人中,誰最高,誰最矮?
(2)小結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較的東西,這里是比較高矮,你還知道哪些比較呢?
3、練一練 (1)直接比較
第16頁的第1~5題,學生直接比較得出結果。包括高矮、長短、厚薄、曲直。
(2)游戲
讓兩個學生上臺比高矮。(故意讓一個學生踮著腳尖)學生一看,就叫:“不公平。”教師馬上問:“為什么不公平?”從而讓學生明白:事物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然后分小組比高矮。
4、間接比較
(1)汽車圖
觀察,汽車能通過嗎?分小組討論。請一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并說明為什么。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結論,全班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有理由,都給予肯定。
(2)螞蟻圖
看圖討論:哪只螞蟻最先回到家?為什么?(有的學生直接觀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引導學生用數一數的方法判斷)
(3)釘子圖
先讓學生討論:哪根釘子合適?為什么?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教師先不說對錯,用實物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自己選擇。從而滲透優化思想。
(4)繩子圖
此題很明確,讓學生獨立完成。匯報結果。
(5)筆圖
此圖比較的事物較多,要求也較難,不但要比較,還要排序。小組合作完成。
(6)兔子圖
雖然只有三只兔子,但由于三只兔子的起點不同,差別也細小,不易看出。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發表意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找參照物。
5、總結全課
今天小朋友們學得非常好,觀察很仔細,人人都像小柯南。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較的事物很多,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開動腦筋,就會學會很多知識。
“高矮長短”教學設想
“高矮長短”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的教學內容。它是本冊教材第二單元“比較”中的第二部分內容。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比較“多少大小”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種比較。這部分教材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和教材特點,我從情、能、知三方面制定本課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使學生體會到高和矮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在比較的過程中,差別比較明顯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結論;差別不明顯的,就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其中,“差別不明顯的,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是本課重點。
因此,我對本課教學作如下設想。
1、開講激趣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柯南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2、聯系生活實際
比較高矮、長短是生活中常見的,學生有一定的認識。在引導學生比較了圖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比較?讓學生明白比較是從生活中得來的。學會比較的方法后,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行比較。
3、導放結合,培養學生的能力
教學中,我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自己思考的問題,教師決不暗示。在練習中,層次分明,可以整體感知的,放手自己做;差別不明顯的,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討論,再全班交流。對于學生的解題方法,只要理由充分都予以肯定。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觀察時,教師引導學生
仔細觀察: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的?你怎么看出是在路上的?既培養了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在學生學會比較高矮以后,讓同組的同學互相比較高矮,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利用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高矮長短”評析
“高矮長短”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比較”中的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個新體系,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通過 “高矮長短”這節課的教學,我不僅完成了預定的教學任務,而且從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針對這節課的教學情況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1、多媒體教學,發揮最佳效果
傳統的教學以靜態形象為主,學生在學習中會感到單調、枯燥,多媒體集音、像、動畫于一體,生動形象,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與學習興趣,這是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在教學中,我設計的活動畫面配上悅耳的音樂,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把比較過程形象地展現出來,教會了學生觀察比較。
2、難易結合,突出重點
在教學中,對學生能直接比較的,我放手讓他們自己動手比較。而將大量的時間放在練習不能直接比較的事物上,對于不能直接比較的,我只是引導學生尋找合理的方法,并不直接比較,而且都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尋找方法。
3、精心設計,練習形式多樣
課程標準提出:“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設計練習,強化訓練,及時反饋,及時矯正,及時補救,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以,我把練習分成三種形式:獨立完成的練習、游戲、討論合作練習。通過三種練習形式,練習不同層次的題,難易結合,練習形式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同時,一些比較困難的題目,通過學生討論合作,也順利完成,達到教學目的。
4、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效率,越來越引起大家重視。執教中,我采用獎勵激勵法,設計了許多激勵性的語言:正確!對!很好!真聰明!很能干!太棒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最聰明!最肯動腦筋!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情感,競爭的心理。為了獲得獎勵,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言,課堂氣氛異;钴S,掀起了陣陣高潮。
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只有這樣理解才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這堂課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這是充分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此外,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自己還應注意一些問題:學生討論的氛圍不夠激烈,小組合作的意識不夠強。學生分小組活動時,有的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夠,缺乏與他人合作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