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與復習(二)》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自己對20以內進位加法進行歸納,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并能正確、較熟練地進行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
2.讓學生經歷20以內進位加法的整理過程,體會確定標準按規律排列的必要性,了解標準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整理辦法。初步嘗試用簡單的語言表述整理的過程。
3.通過小組合作整理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不僅讓學生經歷“觀察―排列―歸納”的數學學習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更要讓學生體驗在互相鼓勵與幫助的環境中學習數學是快樂的事情。
教學重點:對20以內進位加法進行歸納,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并能正確、較熟練地進行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讓學生經歷“觀察―排列―歸納”的數學學習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新朋友――精靈兔,他給大家帶來了一封信,誰愿意打開信?
老師帶來卡通玩具,請一位小朋友打開一封信,教師讀信。內容是:小朋友們新年好,我是數學王國里的精靈兔,聽說你們已經學會了很多數學知識,我是來請教小朋友的,首先請大家計算幾道題好嗎?
8+4 9+4 7+6 8+5
2+9 4+7 7+9 6+8
……
2、出示36個算式卡片,學生邊算教師邊隨意貼在黑板上。由于算式過多,適當算8~10道,其他的直接粘在黑板上,
3、小朋友們算得真快!這些算式是小朋友們前段時間一直學習的,它們的計算結果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你知道嗎?
4、引導學生思考:精靈兔帶來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二、整理算式。
1.獨立觀察思考,探索整理算式的方法。
教師選幾位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會出現:按加數整理,例如9+2,9+3,9+4,……;按結果整理,例如先寫結果是11的,再寫結果是12的,……;按加數交換位置的方法整理,例如2+9和9+2,3+9和9+3,……
2.小組討論,整理算式。
通過交流比較,先確定一種自己小組的整理方法,再明確每位小朋友的分工(誰說算式、誰找算式、誰擺算式、誰檢查排列得是否正確),最后打開信封拿出36張算式卡片開始整理算式。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巡回各個小組,指導整理的方法及小組的分工,幫助需要支持的學生完成任務。請一個小組集體上講臺在大黑板上整理算式。特別注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討論時間和整理時間。
3.全班交流整理結果。
以展示“小組整理作品”的形式開展交流活動,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在展示作品邊講解整理的方法。
4.根據整理結果探索加法表中的規律。
(1) 組內交流:學生整理完,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觀察加法表,你能發現什么?
(2) 組間交流:每組選派1個代表,說說你們發現的規律。(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每組的加法表。)
(3) 集體總結:出現一個完整的加法表,從橫著、豎著、斜著三個方面展示規律。(配合課件演示。)
教師拿出精靈兔的信接著讀:小朋友們太棒了!會動腦,善于合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整理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你能告訴我這節課中你的收獲嗎?……
收獲真多呀!我還有一份神秘的禮物等著你來找呢!趕快看看你們的課桌抽屜里!祝你們快樂!再見!
學生可能有這些收獲:整理算式要按規律;把算式排列得整齊能發現更多的規律;我發現了加法表橫著看、豎著看、斜著看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