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
教學內容:教科書40頁例9,練習8第4題。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2、使學生從活潑可愛的小金魚身上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教學重點: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準確的語言描述100以內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教學準備:例9主題圖課件。
教學過程 :
一、 回顧舊知,揭示課題
1、口答:
(1)3個十和6個一是( )。
(2)7個十是( )。
(3)8個一和7個十組成( )。
2、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35 43 78 76 45 40
二、 游戲導入 ,引出新知
1、 請同學們一起和老師來玩一個“猜猜看”的游戲:
教師手里握一把小棒,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手里大約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學們猜的答案有這么多,到底誰猜得比較準確呢?下面我們先數出一部分:師生共同數出10根。
3、現在請同學們再猜一猜老師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這一次同學們猜得比較集中,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師生共同數出小棒的根數。
5、為什么第一次猜時,大家猜的與實際數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時就比較接近實際數量了呢?
我們第一次猜時,我們沒有參考,而第二次猜時,我們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較準確地猜出小棒的根數了。
6、小結:我們在估計物體的多少時可以先找出參照物,然后再來估計,這樣就比較接近正確答案了。
二、教學例題,深化新知
1、 課件出示有48條金魚的魚缸圖。請學生估一估,有多少條金魚。
想一想:我們怎樣才能比較準確地估計出魚缸里有多少條魚?
生討論,匯報:先數出10條金魚,再估一估魚缸中大約有幾個這樣的10條。
2、 分別出示有15條花金魚和10條黑金魚的魚缸圖。
讓學生根據這三幅圖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句話。使學生懂得描述兩個兩位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除可用符號“>”、“<”外,還可用語言來表述。
3、 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讓學生用語言描述生活中某兩個兩位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三、練習:
1、 40頁做一做。
(1) 第一題,學生合作完成。4人一組,每人說1——2句話。
(2) 第二、三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訂正。
2、練習八第4題: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蟲?(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作業 布置:
板書設計 :
35 ○ 43 多一些 多得多
78 ○ 76 少一些 少得多
45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