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9加幾》導學案
一年級《9加幾》教學設計學習目標:
1、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在發現多種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讓學生在互相交流解題思路的過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學習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同時培養學生認真傾聽、評價他人意見的習慣。
學習重難點:
理解算理、正確計算。
學習準備:
每位學生準備20根小棒;教學課件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趣引入
1、調動積極情感、激發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參加過運動會嗎?都參加過哪些項目的比賽?獲得過哪些好成績呀?
2、引導觀察課本插圖
師:勝利小學的小朋友也在開運動會,讓我們一起過去瞧瞧!(課件展示課本第96~97頁的運動會場景圖)
師:從畫面上你看到了哪些運動項目?
二、合作學習 探究新知
1、從情境中發現問題
師:運動會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學校里為了讓小朋友們增加能量,補充體力,讓后勤部給全校小朋友每人分發一瓶飲料。分了以后發現還多了一些。(引導學生觀察圖中左下角的飲料)小朋友你知道共多出了幾瓶?能用算式來表示嗎?(得出算式9+4=13)
2、探究進位加的算法
(1)分組操作明理
a:提出操作要求
師:9加4等于13,你們是怎么想的?請小朋友先自己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思考過程,然后小組里面交流一下。
b:小組學習研究(教師巡視)
(2)組織全班交流
如:a 9 + 4 = 13 b 9 + 4 = 13
1 3 3 6
10 10
c 9+4=10+4-1=13
、
3、把上述方法適當歸類、從中滲透數學思想。
如方法a是拆小數分大數,而方法b是分大數拆小數它們都可滲透“湊十”的思想。
又如方法c則可滲透多加了要減的數學方法。
而方法a、b、c他們又都是把新學的知識轉化成舊知來計算的,可以滲透轉換的數學思想
4、尋找適合自己的算法
師:比較這些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5、試一試
師:那么9+3、9+7等于多少呢?同學們可以借助小棒用自己的好辦法去算一算。
學生通過操作活動,獨立完成練習。
7、小結、揭題
師:小朋友你發現了嗎,今天的這些加法算式跟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概括:這些都是9加幾的加法,并且得數都超過了10,我們把它們叫做9加幾的進位加法(板書課題:9加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