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蘇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5-7周教案
三、總結評價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課程教案
周 次
七
課次
2
授課課題得數是6、7的加法
教 學
基本內容
教材第48頁例題和“試一試”,完成第48-49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和要求1、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數是6、7的加法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和是6、7的加法。2、使學生從小朋友參加植樹活動的情境中知道根據一幅圖能列出兩道加法算式,體會兩道相應的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與現實問題間的聯系,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及難點正確計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方法
及手段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學法指導
練習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創設情境二、探究理解1、教學例題。(1)觀察情境圖:這幅圖上畫了什么?排隊先來的有幾人?推工具車來的有幾人? 幫助學生整理(2)引導列式:(3)觀察比較:問:仔細觀察兩個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們的得數都表示什么意思?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小結2、教學“試一試”。(1)出示辣椒圖,讓學生看圖說說圖意:左邊有3個青辣椒,右邊有4個紅辣椒。(2)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辣椒,你能列出兩道不同的算式嗎?(3)學生列式計算,指名反饋交流:教師板書:3+4=7 4+3=7(4)提問: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這個算式時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樣觀察的?3+4和4+3得數都是7,為什么? (5)齊讀兩個算式。三、組織練習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2、完成第2題。3、小結4、完成第3題。5、完成第4題。6、完成第5題。7、完成第6題。8、完成第7題。(機動)學生獨立書寫,老師巡視指導書寫格式。四、總結全課
板書設計
執行情況
與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課程教案
周 次
七
課次
3
授課課題6、7減幾
教 學
基本內容
教材第50頁例題和“試一試”,完成第50-51頁“想想做做”第1-7題
教學目的
和要求1、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植樹情境,會根據同一幅圖列出兩道減法算式,掌握6、7減幾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加深對減法意義的理解。2、進一步理解圖畫應用題,明確圖意,初步體會根據同一幅圖列出的兩道減法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3、 進一步加強加減法算式書寫的練習,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及難點正確計算有關6、7的減法。
教學方法
及手段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學法指導
練習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體備課
個性化修改
教
學
環
節
設
計一、引入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請學生口算。2、開火車。二、展開1、教學例題。(1)出示主題畫,讓學生觀察:圖畫上畫了什么?有幾個?(2)教師引導學生說完整話:原來有7棵樹,已經栽好了3棵,還有4棵沒有栽。2、教學“試一試”。(1)首先讓學生看圖說說圖畫的意思。(2)教師引導學生說:一共有7個胡蘿卜,去掉5個,還有2個。(3)教師媒體演示:虛線,表示去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