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時間》學案分析北師大版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六單元《認識鐘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課。結合新課程標準中對本單元提出的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能認識鐘表,了解24時記時法;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我就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知識與技能:鞏固認讀鐘表,體會整時過一點或者整時差一點的情況,會用“快幾時
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
數學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教學難點:用語言準確描述“幾時剛過”和“快幾時了”。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積累了一定的認識時間、看鐘表的方法,而且這節課又是建立在他們學生會準確認讀整時與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并且掌握了認識時間最關鍵的是要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才能準確認識時間的方法。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升華。那么如何輕松的突破學習難點又能讓學生主動、自主的獲取知識是我備課的重點,于是我嘗試了兩種做法:
三、教學過程:
做法一:
1、教師先出示一幅主題圖(上面是小華睡覺時鬧鐘響了的情景,鐘表顯示時間是6時整)
師:誰愿意講一講這幅圖的意思呢?
生:早上6時整小華的鬧鐘響了在叫她起床呢
師:說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認識6時整的呢?
生: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6,就是6時整
2、師借機出示其他兩幅圖(一幅圖上是小華熟睡的樣子,鐘表顯示時間是快6時的,放在6時整的圖的前面,另一幅圖上是小華起床刷牙的情景,鐘表顯示時間是6時剛過)
師:這兩幅圖上小華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請你們細心觀察這3個鐘面上時針與分針
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
生1:第一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沒到12;
生2:第二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指向12;
生3:第三個鐘面時針指向6,分針在12過去一點……
3、觀察比較:
師:這三個鐘面的時針與分針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討論在集體交流)
生:時針都指向6,一個分針指12,一個還沒有到12,一個是12過了一點點;
4、小結:
師:象這樣的情況,(指圖)分針沒到12的,我們就說是快6時了,過12的則是6時剛過
5、鞏固練習:觀察書中主題圖,結合圖來認識鞏固時間。
這節課上下來,整體感覺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能夠比較準確的說出幾時剛過或快幾時了,主要是因為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法讓學生觀察比較三個鐘面時針與分針位置的異同再去表述時間,在完全感知的基礎上總結、概括,便于他們理解與掌握。但是整節課都是在教師的設問與追問下進行的,學生的學習情緒比較被動,并沒有完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深思可能是因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體驗,去建構新知,情境創設缺少“生活味”的緣故。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動進行了第二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