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未知加數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7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教材把“求未知加數”安排在10以內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之后,單設一個課時進行教學。這種安排有助于學生體會求未知加數的含義,啟發學生運用1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求未知加數的問題。教材把求和是10的算式中的未知加數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是為后面學習用湊十法計算20以內進位加法打基礎的。
教學例題要先弄清圖意,聯系操作過程思考“8個再放幾個就放滿10個”,列出“8+( )=10”的算式,再引導討論( )里填幾。“想想做做”安排了“信鴿送信”、“拔蘿卜”等練習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反饋、鞏固所學的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求未知加數”的不同方法,要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交流來完成。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數的方法。
2初步體會數的分與合和求未知加數的關系,形成初步的數感。
3發展數學理解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繼續培養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講述:同學們越來越聰明了,智慧爺爺獎給我們一個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呢?
邊講述邊打開禮盒,指名看看,并說給大家聽,里面裝了8個大蘋果,還空著兩格。
[評:由智慧爺爺送禮盒引起學生的好奇:里面究竟有什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二、觀察探索,積極思維
1出示情境圖,學生仔細觀察。
提問:你們能從圖上發現什么嗎?可以怎樣提出問題?想不想把這個問題用算式表示出來?
板書:8+( )=10。
揭題:這個( ) 為什么沒有數?(因為2個格子里沒有蘋果,是空著的。)今天我們研究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把( )里的數填上。(板書課題:求未知加數)
2動手擺學具,獨立思考,發現 ()里可填2。
3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還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應填2?
小組長組織討論,然后向大家匯報討論情況。
板書:
(1)因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
教師評價:從小組長匯報的情況看,求未知加數的方法很多,這是大家討論交流的成功之處,祝賀你們。
[評:這一層次先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把看到的內容用語言敘述出來,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為了突破難點,教學時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學具,積累感性認識,再經過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上升為理性認識。學生不僅知道了( )應填幾,還明白了求未知加數的幾種方法。讓學生互相評價,不再向老師匯報,減輕了學生的思想負擔,使他們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對數學產生興趣。]
三、應用拓展
1獨立完成6+( )=10。
2 “想想做做”第1題——信鴿送信。
講述:信鴿在無邊無際的藍天上飛翔,不知不覺迷失了方向,智慧爺爺想請同學們幫幫忙,用自己的辦法幫信鴿把信送到郵局,愿不愿意?請用鉛筆引路,把信和郵局用線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