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0的加、減法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2頁的例題、“想一想”,第42~43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有關0的加、減法,主要根據0可以表示“沒有”來進行計算。教材選用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先讓學生看懂圖意,理解題意,聯系實際分別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和一個數加0的加法計算。“想一想”是以例1、例2為基礎,讓學生思考、推理,根據0表示“沒有”的意義算出得數。通過“想想做做”練習,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關于0的加、減法計算,
初步認識其計算規律。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學會有關0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難點是認識有關0的加、減法的計算規律。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學會有關0的加、減法,更加喜愛數學。
2發展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體會函數思想。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一天,猴媽媽有事外出,它給三個孩子每人準備3個桃,并對它們說:“孩子們,今天媽媽有事外出,每人3個桃是為你們準備的午餐和晚餐。”小猴們一聽,非常高興。中午時,老大吃了1個,老二吃了2個,而老三呢,一口氣吃了3個。小朋友們,你們猜猜,晚上它們各吃幾個桃?
[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故事導入,進而提出有關數學問題,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不知不覺地從舊知識中引出新知識。]
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
1操作學具。
講述:同樣是3個桃,三只小猴吃掉的個數不同,剩下的個數也不同。請你們用學具盒中的圖片代替桃,分別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況。
學生擺好后,指名上黑板演示:
2教學例1。
講述:請大家把書翻到下面寫著“42”的那一頁。這頁書上面的兩幅圖告訴我們什么?把看到的告訴同桌。
指定三人說圖意。并提問:要算“現在有幾人”,怎樣列式?
為什么要用減法算?等于多少?為什么等于0?指名說說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義。
3教學例2。
交代:投影出示兩盆花,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
提問:誰能算出“兩盆一共開了幾朵花”?列出算式。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說說為什么列成5+0,為什么等于5。
4教學“想一想”。
講述:剛才大家算得真不錯,下面我們來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擺一擺,然后同桌交流,小組討論說說怎樣想的,再填在課本上。
教師巡視指導,指名板演。
提問:0+3為什么等于3?3-0為什么也等于3?
5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知識都和幾有關,誰能用一句話說說這節課學會了什么?隨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
[評:這一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手腦并用,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教會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通過一系列活動完成的,體現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研究的精神。]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題。
講述:剛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也沒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來它發現了兩棵樹,就印在我們書上,看“想想做做”第1題。樹爺爺對小猴說:“只要你能算出一共有幾個桃,我就把這些桃送給你。”你們愿意幫助小猴算一算嗎?請完成在書上,小組交流是怎樣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