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學設計及自我評析
五、畫一畫
1、你們想不想來畫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呢?那我們就在方格紙來“畫一畫”(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在畫之前讓學生說一說你準備怎么畫,畫時需要注意些什么,有同學會說用到尺啊,注意邊的長短等等)這里我試圖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先畫一畫,然后展示成功與失敗的作品讓學生比較哪種方法要好,再學著畫一畫,這樣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索交流中自主的學習到了知識,成為數學學習的主旋律。從實際效果來看,讓疑惑、問題出自于學生之口,由教師來“解惑"的活動落到實處。2、畫好后交流,說說自己畫的是怎樣的圖形。可以同圍相同的問一問你是如何確定它是個正方形。同時,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在做中學,在玩中學,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欣賞了數學的美。
3、教師出示兩位學生畫的不同大小的正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六、玩一玩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這些圖形,我們通過描、找、說、圍、畫,對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有了新的認識,最后,我們就一起來和這些好朋友來“玩一玩”好嗎?你還能用什么方法創造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拿出準備好的印泥、白紙、剪刀來創造一個正方形,長方形,圓。
a、玩涂色,請你涂一涂,數一數。涂色時老師可以提醒學生不要將顏色涂到外部,涂出后就不是原來的形狀了。這個題型它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多,通過涂一涂,不但讓學生增強了識別圖形的能力,也體驗了正方形長方形圓是平面的圖形,而且培養了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b、玩積木,用這個長方體,你能畫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呢? 傳統教學中,我們往往認為教材內容就是學生學習內容的全部,因此,書上的例題、練習題成為老師在備課時著重研究的內容,書上是按怎樣的順序編排的,老師也就按怎樣的順序教學。現在我們老師都在大膽嘗試著重組教材,組織一些適應于本班學生的教學活動 從搭積木的活動開乞,學生是感興趣的。通過讓學生觀察、動手摸一摸和描一描自主探索,使學生直觀認識并能識別長方形、正方形和圓這三個圖形。讓學生直觀的能從物體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通過找一找,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老師改變了講課是老師的責任,講總比不講好,多講些總比少講些好"這樣的觀念,而是要把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上面,比較多的傾聽學生議論、提問和回答,多發現學生靈動和創造,這樣才能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思考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和課堂生活的快樂。 總評:新課程改革所強調的重點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主要是思維活動。老師要根據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從已有經驗出發把重視結果的教學轉化為重視過程的教學,讓學生實現從"書中學"到"做中學"。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對數學進行再創造。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當中留給學生更多時間和空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本節課在通過玩一玩、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這些活動中進行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由扶到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感悟形體特征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