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一年上《快樂的家園》教學設計
快樂的家園
一、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個體(如1個蘿卜),也可以表示這類個體的1個集合(如1筐蘿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體,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體。
2、借助掛圖引導學生充分觀察,交流圖中物體的數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教學重點:理解數“1”的含義。
三、教學流程設計:
1、學習1可以表示什么?
觀察課本中的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用數學的語言來敘述。
(1個蘿卜、1筐蘿卜、1個太陽、1座大山……)
說說1個蘿卜和1筐蘿卜有什么不同?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學習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說說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體交流。
體會數不僅可以表示多少(如運動員的人數),也可以表示順序(如小運動員球衣上的號碼)。
3、練習
(1)連線。(找朋友)先讓學生觀察,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數一數,畫一畫。
先讓學生說說,你在這里看到了什么?
書上是怎么來表示看到的數的?你能用自己喜歡的畫畫來表示嗎?
(3)選同樣的數。老師說清題目的意思,在讓學生自己完成。可以用兩種方法,一是數出左邊的數量,再從右邊選出同樣數量的物體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然后再圈起來。
4、小結: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北師大版數學一年上《快樂的家園》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通過一幅小山村的圖畫,把孩子引入一個碩果累累的鄉土風味的情景。這對久居城市的學生來說,確實是一種新鮮。我適時的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圖畫,在敘述圖中物體數量關系的同時,讓學生理解“1”即可以表示1個個體,也可以表示這類個體的1個集合,還可以表示很大的物體,還可以表示很小的物體。
作業批改:
讓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1”“2”“3”“4”,讓他們在嘗試的基礎上,多說,練說到熟練的運用,再到準確的敘述,學生們掌握的很好。
跟蹤記錄:
使學生在敘述圖中物體數量關系的同時,培養熱愛大自然的環保意識,并擴大了學生觀察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