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動物樂園》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比較”這一單元主要是使學生經歷比較事物的多少、高矮、長短、大小、輕重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領悟比較的方法。 “動物樂園”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是學生學習比較的一個啟蒙,因此,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十分強調學習過程的體驗性活動。“動物樂園”呈現的內容是一群小動物在玩耍,這是一年級的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在學生數一數動物數量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對兩種動物的數量進行比較,在領悟比較方法的過程中逐步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新的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發(fā)展學生的符號感,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體會符號表示所產生的簡潔美。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初次接觸 “>”、“<”這兩個抽象的符號,而且是容易混淆的兩個符號, 因此認識符號及用符號表示10以內數的大小是本單元的教學的重點。
二、學生分析
低年級兒童在入學前,通過各種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比多少”的感性經驗,能夠憑直覺,或者用數一數的辦法來比較多少直接判斷出兩種物體的比較結果,但對學生來說,能直接判斷結果,不等于他們已經了解、熟悉了兩種數量之間的關系,并不一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而“一一對應”是基本,也是重要的數學方法和思想,因此這一節(jié)的教學就讓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
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并不是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在調查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生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了,卻不能夠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比較的結果,根據學生的這些實際情況,除了要求學生學會比較的方法外,更為重要的通過判斷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大于和小于符號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比較抽象,有的孩子到了二三年級還常常把兩個符號的開口方向搞錯。因而,教學中要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幫助學生分清兩個符號的聯系和區(qū)別,用個性化的方式記住兩個符號的不同。
三、學習目標
1、通過“動物樂園”的情境,使學生體驗比較多少的過程,掌握比較的方法,并學會用符號表示結果。
2、在數一數、比一比的活動中,讓學生初步體會一一對應的思想。
3、能判斷生活中具體物體之間的大小與多少。
4、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認真傾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今天,動物樂園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小動物們都來了,場面好熱鬧啊!看,都有哪些動物來了?(出示掛圖)
揭示課題:動物樂園
【設計意圖:從低年級學生喜歡小動物入手,教師用語言去激發(fā)學生急于觀察的愿望,然后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圖,給學生一個觀察思考的空間。】
2、探究新知
(1)、數一數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動物樂園”里有什么動物?有多少?你是怎么數出來的?
①小組交流,互相說一說。(學生交流數數的方法)
②小組派代表到掛圖前,說給全班聽。
注意引導學生邊指邊數,手口一致。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中獲得有效的數學信息,并通過交流,相互學習獲取信息的方法,從中學會有序數數的方法。】
(2)、認識和理解“同樣多”。
①你想讓哪兩種動物來比一比多少?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數一數并比較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