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單元《小貓釣魚》學案
一、預期效果1.應掌握的知識
認識0是怎么產生的;理解0的含義;會讀、寫0。
2.應發展的能力
體會數的意義的多樣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3.應培養的情感
在生活中會運用,初步培養學生的運用意識;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
二、設計要旨
1.課標解讀
“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學時,根據學校學生特點,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身邊的數學資源,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硬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數學和了解數學。
2.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就是要理解0的不同含義。
3.學情認識
對0的認識,許多學生只把0理解為什么都沒有,對0可以表示起點(或分界點)基本沒有接觸過,因而對0的集訓,單獨安排一節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0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可以認識到一個數所表示意義的多樣性,體會答案的不惟一性。
4. 經驗介紹
本課時是在了解兒童的認數、數數情況,以及1~5 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小貓釣魚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觀察、思考、交流,理解0的含義,即0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和(或)分界點,學會讀、寫0。教科書的編排是先認識0的意識(什么物體也沒有),再認識、理解0的其他含義,最后書寫0,并將知識拓展到課外,尋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根據一年級新生喜歡聽故事和做游戲的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使學生樂學、愛說。
三、實施要領
1.課前準備
學生每人一根魚竿,小組內若干條魚,直尺一把,教師準備溫度計等。
2.教學流程序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輔導一、活動一:小貓釣魚1.話引入:小朋友,你們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講述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師:對,做事要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今天我們也要舉行一個釣魚比賽。聽清要求:小組里的四個小朋友扮成小貓,把釣到的魚放在桌面上,在規定的時間里看誰釣的最多。2.自由活動匯報:時間到,比賽結束了,小組內說一說你釣到幾條魚?可以用幾來表示?有沒有同學一條魚都沒有釣到?3.師問:這個小朋友一條魚都沒釣到,又用幾來表示呢?師小結:真聰明,知道一條魚都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0和1、2、3……一樣,都是一個數,在這里表示一條魚也沒有。同時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相應的數。 聽小貓釣魚的故事,從中收集信息。 按要求進行釣魚活動,收集結果數據。 嘗試用不同的數表示結果。感知并理解0是如何產生的,以及0的意義。根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聯系孩子的生活實際,以他們熟悉、喜歡的童話故事來創設情境,使孩子通過親自參與釣魚比賽這個有趣的活動,自然進入新知的學習,從而讓孩子知道幾條魚可以用向來表示,當一條魚也沒有釣到時,無法用前面學習的數來表示,就引出了所學的新知:一條魚也沒有可以用0表示。二、活動二:說一說師: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情況下能用0來表示?師:你在哪兒見過0?同桌互相說一說。師:出示溫度計的水銀柱指到了0oc。師:注意看,這個溫度計上顯示的是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