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積木》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加減法(二)70、71頁的內容。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內容主要是20以內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在之前學生已學過10以內的加減法,再加上上一課時剛剛對11—20各數的認識,學生已建立了十個一捆的觀念,進而也建立了11—20各數的表象,同時借助計數器表示數初步建立了數位的概念,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也為理解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算法掃除了障礙。切實理解本節所學內容將為后面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實際意義。
2.理解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算法,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學具教具準備:
小木棒 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聽說我們一(1)班的同學特別聰明,老師想考考大家,我有一些小木棒,(投影儀出示一捆和3根小木棒)誰能很快說出它有多少根嗎?(指名說)你是怎么知道的能給大家說說嗎?你也擺個13。
師:你能把這個數寫出來嗎?對照擺的小木棒說說13中的1和3分別指的是什么?
師:下面跟著老師做再擺2根,(出示2根)現在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讓學生說一說)你能用一個算式把它記錄下來嗎?(學生同桌交流,記錄,并指名板演)
當學生寫出算式后,讓學生指著算式把計算的方法再說一下。教師幫助并板書:13+2=15
在計數器上先撥13,再撥2,進一步體會13+2的方法及算理。
二、 自主擺小棒:
師:請用最快的速度擺出16,然后拿走2根,看看還有多少根?(學生動手擺)請把剛才擺的用一個算式來表示。(教師指名一人擺,一人寫算式)
讓學生指著算式把計算的方法再說一下。教師幫助并板書:16-2=14
在計數器上撥一撥。
三、 1、擺一擺或撥一撥完成70頁的“試一試”。
2、出示70頁下面的圖:你們玩過碰碰車嗎,先看第一副圖中四輛車身上的數字是多少?他們相互碰撞,誰和誰相碰作加法。第二副圖相碰做減法。(先指名舉例,而后讓學生獨立完成)。
四、練一練:
1、讓學生看圖獨立完成下面的算式,而后指名展示交流,可以啟發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敘述。
2、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同桌相互檢查,改正。
3、讓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填寫,教師指導。
五、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