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枝鉛筆》教學反思
《有幾枝鉛筆》教學反思
今天剛上完加減法一《有幾枝鉛筆》,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已有經驗基礎上認識加法的含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能根據提供的情景,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并進行解答。
其中對于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來說5以內的加法已在幼兒園學過,所以本節課的重要目標應在理解加法意義上以及根據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的能力上。但是一年級的孩子要完整的描述出情景圖并提出數學問題是有些困難,但是我積極發動男女生競爭的課堂氛圍,提高孩子“說”的積極性。
先是我與全班同學手拿鉛筆玩問答游戲,然后請個別表達完整的孩子作示范問答游戲,再讓同桌兩人互相進行問答游戲,盡量做到讓全班孩子都學會看情景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幾枝鉛筆?”在這樣 “先拿2鉛筆,再拿3鉛筆,一共有幾枝鉛筆?一共有5枝鉛筆。”模擬及問答中我引出加法算式,即是用來記錄這一操作過程的一種簡單的方法。其中加號表示 “把兩部分的東西合起來”,并介紹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在上述活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一說身邊的數學問題,以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整節課我堅持讓孩子在描述完情景圖之后,先提數學問題,再讓其他同學列完算式再回答“一共有幾…”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加法算式是用來解答加法問題的,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讓孩子明確所列算式要與所問問題相對應的原則。
《有幾枝鉛筆》教學反思
“有幾枝鉛筆”是加法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在教學本課時,我用學生每天接觸的鉛筆作為教具,創設兩手分別拿著3枝鉛筆和2枝鉛筆的情境,并夸張地做把兩部分合起來的動作,讓學生一目了然一共有5枝鉛筆。但本課的目標之一是:能根據提供的情境,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并進行解答。于是,在我兩手合并的一刻,我也試圖讓學生來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但學生的“問題”真的是一個大問題。有的學生的問題是:2+3=5;有的是:2枝鉛筆加3枝鉛筆是5枝鉛筆;有的是:2枝鉛筆加3枝鉛筆是多少?……雖然有的同學已經將加法的意義說出來了,有的同學的問題也很接近了,但就是不能提出簡練的問題。直到解決完問題,我結合本情境引導、強調算式和問題的不同后,還有些同學迷迷糊糊,但大部分都建立了算式和問題的概念。在下面的“試一試”和“練一練”中,我也能讓學生結合情境圖說說圖意并提出問題再列出算式解決,進一步鞏固加法的意義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課只為提問題開了個頭,學生在反復引導下已經逐漸抓住了提問題的雛形,我相信以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定會更棒。
《有幾枝鉛筆》教學反思
育賢小學 魏翠芬
本學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且擔任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下面我對《有幾枝鉛筆》這一課進行反思,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 多與小朋友進行情感交流
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游戲活動,并鼓勵他們多說多做,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有幾枝鉛筆》時,我現出示課本第22、23頁的四幅圖,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分別匯報,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加強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