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小棒》說課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捆小棒》
捆小棒是新世紀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七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認識11~20的各數,這是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重要知識點之一。從本課時起,學生對數的認識不僅僅是單獨的一個數,而是以十個為一群進行數數,這是建立十進制數位概念的重要階段。教材中所呈現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數一數,捆一捆。這是運用學生原有的經驗,建立十個一捆的觀念,進而幫助學生建立11~20各數的表象。二是擺一擺,想一想。這部分內容的側重點是把圖像與計數器表示數結合起來,這也是學生過渡到抽象符號的重要環節。同時,在本部分的內容中又呈現了數的組合,讓學生知道十幾的數分別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合成的。三是數的認識的拓展。為了讓學生較全面地認識數,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讀數。
說學情:通過調查得知:一年級的學生對于10到20各數能數出來,但是對于他們的組成確一點也不了解。還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簡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樣能讓學生感知10個10 個的數的簡便性,引起來我的思考,還有就是本節課重點上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來理解和建立數位的概念,而一年級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樣實效的組織活動也是本節課所要考慮的重點。所以在教學設計中可以考慮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展現現實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參與數學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可以幫助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知識,更可以給學生帶來探索的體驗、創新的嘗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基于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過程,初步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
2. 經歷觀察、思考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11~20的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教學難點:建立初步的數位概念。
教學準備:
學生:小棒、計數器、
老師:課件、小棒、計數器、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運用情景教學法 ,激趣導入。
根據一年級的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一個森林運動會撿小棒比賽的情景,讓學生在 情景中很自然的體會到 10個 捆一捆的必要性。
二、操作實踐法,以實踐促思維。
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操作,積累感性經驗以“動”促“思”,形成“1個十和幾個一合成十幾”的概念。在活動中,不僅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而且讓學生充分展示才能,為理解和認識20以內數的組成做好的充分的 準備,也從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合作探究學習法的運用,促進了生生之間的互補。
合作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在小組中交流擺法,互相啟發,使認識得到深化,知識得到鞏固,也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以游戲教學法為主的練習,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較好達到了使學生對知識進一步感知、理解、掌握、運用的目的。
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計數器,小棒,2人一組的每組20根小棒,每人一個 計數器幾個橡皮筋。課前布置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1—20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