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與再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親身體驗,利用身邊的物體擺一擺,初步理解加法含義。使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在情境中體會加法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正確列出加法算式并計算。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桃子貼圖若干。
學生準備:5枝鉛筆、5個桃子卡片。
五、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今天我們的學習伙伴笑笑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她想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你們高興嗎?(出示課件)快看,她手里拿的是什么?
笑笑左手有幾枝鉛筆?右手有幾枝鉛筆?把左手和右手的鉛筆合起來一共有幾枝鉛筆?
(板書;有幾枝鉛筆)學生讀一遍。
(二)動手操作,體驗加法含義
1.同學們也拿出自己筆盒里的鉛筆,學著笑笑的樣子試一試。
師:一共有幾枝鉛筆?
生:有5枝鉛筆。
師:你們是怎樣算出5枝鉛筆的?
生:這只手有2枝鉛筆,那只手有3枝鉛筆,合起來就是5枝。
師:對了,這合起來的過程我們可以用一個算式表示。
2+3=5(師邊講解邊板書演示。)
┆
加號
師:把兩部分合起來就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表示。
學生開火車讀算式。
2.擺桃子。
(1)看實物投影。教師先擺1個,再擺3個,學生依照老師的樣子擺。
師:一共有多少個桃子?同學們會做這道題嗎?
生:1+3=4。
師:這1、3、4分別表示什么?(師引導學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體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書上的第2,3題,把2+□=□,□+□=□補充完整。
說一說第二幅圖中的兩個2和4分別表示什么?第三幅圖中的2、3、5分別表示什么?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根據身邊事物提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在我們身邊,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問題呢?
生1:我的筆盒里有3枝筆,筆盒外有1枝筆,合起來一共幾枝筆?
生2:教室左邊有4扇窗戶,右邊有2扇窗戶,合起來是幾扇窗戶?
(師表揚學生善于發現。)
4.試一試,運用加法含義。(教材第22頁的“試一試”。)
(1)引導學生看圖,要把同類的車子合起來。。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
(3)學生匯報。說說算式表示的意義。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書上的“練一練”)
1.第1題,放手讓學生計算出結果,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讓其先擺學具,直觀得出算式結果。
2.第2題,讓學生看圖,獨立列出算式,再進行小組交流。
3.第3題,先讓學生看圖,試著填一填,找出每個盤子放蘋果的規律。
小組討論每次多幾個什么意思,然后匯報。
師問:如果再放一盤蘋果,你認為放幾個?說出理由。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加法,加法問題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放學后,大家可以在校園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還能發現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下次帶到課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充分利用 “模擬演示”、擺一擺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加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理解建立在原有的經驗和親身體驗的積累基礎上。從而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產生學習加法的興趣和需要,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加法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