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法(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p22—23頁“有幾枝鉛筆”。教材簡析
本節課包括加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數的加法兩部分。通過看主題圖,讓學生體會到把兩個數“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有幾枝鉛筆》一課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的問題,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5以內數的認識,分與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數感、符號感并從中體驗數學建模的過程。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讓學生看圖、拼擺,交流學習5以內數的其它加法算式,并初步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情景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理解能力,以及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思考:引導學生從現實情境中逐步抽象出加法這個模型,并能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數感。
情感與態度:初步學習用加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數學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課件、鉛筆、小棒、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注意看,老師左手拿了幾枝鉛筆?老師右手拿了幾枝鉛筆?兩只手合在一塊兒是幾枝鉛筆?
[評析]:通過談話式的情境創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用直觀演示的教具,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如此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數感,允許學生用不同的策略來思考加法問題。如有的學生用點數法,有的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直接得出了結果。
二、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
設疑: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表示把3枝鉛筆和2枝鉛筆合在一起是5枝鉛筆呢?請你們分小組商量商量。
匯報:誰來說說,你是用什么辦法表示的?(可能他們的辦法很多,有擺鉛筆的、有擺小棒的、也有擺圓片的、還有把算式寫出來的。)
評價:小朋友們可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分別以小朋友的名字來命名。)讓學生評議哪一種方法最合理?明確:3+2=5。(板書到黑板上)。
理解:小朋友,符號“+”的名字叫加號,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嗎?(通過同桌討論明確是“合在一起”的意思。)
加號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號后面的“2”呢?把“3”和“2”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3+2=5”,它讀作3加2等于5。(學生跟著讀兩遍)
2、自主學習,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用多媒體演示課本擺一擺中的3幅圖,請小朋友們看圖列出加法算式。同桌之間交換檢查并相互說一說算式中的每一個數表示什么意思?得數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對學生合理的方法教師都要加以肯定)。
[評析]: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另一方面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通過從學生擺小棒、擺圓片,寫算式的活動中體現了學生思維策略的多樣化。教師的恰當點評,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取數學信息的同時,注重對學生數學建模的培養。通過學生擺小棒對5以內加法的直觀認識到直接抽象出算式2+3=5。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含義,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加法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