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教學設計與點評
師:討論:為什么上面的同學和下面的同學說出的左右方向不同呢?
師小結:我們面對的方向不同,判斷出的左右也不同。
4活動。
讓一名學生面向不同的方向,分別說出左邊,右邊各是誰。
師:每次他說的左邊和右邊的同學相同嗎?
(再次體會面對的方向不同,觀察到的左右也不相同。)
( 評析 “左右”的相對性是這一節課教學的難點,教師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活動,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的設計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有效地防止了學生思維的斷層,使學生在親身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左右”的相對性,巧妙地突破了難點。)
(五)第61頁第三題
討論:他們都靠右邊行走嗎?為什么?
安全教育:我們在上、下樓梯時要靠右邊行走,在馬路上也要靠右邊行走。
( 評析 結合學科知識的練習,向學生進行生活常識教育,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整合數學與課程”這一全新的教學觀。)
六、案例點評
“左右”這一教學有較大的難度,如何正確判斷物體的左右位置,一些教師由于未抓住判斷標準而感到“左右”為難。
皮亞杰認為:思維從動作開始,如果切斷了思維與動作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緊緊圍繞“左右”這一內容創設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找一找、動動腦、說一說、走一走等實踐活動,明確自身的左右定位,并以此為基礎,學會正確判斷所觀察物體的左右位置。正確掌握“左右”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左右的相對性,應當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以不同的參照物為標準來觀察,同一物體所處的左右位置不同;二是“面對面”時左右的相對性問題。 相對而言,后一種相對性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較難于理解。因此,前一種相對性是作為統一要求,而對于后一種相對性教學中不作統一要求,而且教學實踐也說明了這點,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理解“面對面”時的相對性問題是較難的。本文中,教師對于前一種相對性沒有提及,對于后一種相對性花了很大精力去研究。這樣處理是不是人為拔高了教學要求,超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呢?效果會不會事與愿違,讓很多學生更加糊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