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枝鉛筆》教案
【教學內容】:加法的初步認識(一)“有幾枝鉛筆”(即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p22、2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和活動中體驗加法的含義。
2、通過動手擺、情境直觀感知、游戲等形式,使學生熟練計算5以內的加法。
3、通過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使學生初步感知數的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4、通過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語言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時的設計意在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從而能發現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更進一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自體驗的基礎上。所以教材先安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加法的含義,這個情境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圖,也可以自創情境。接著,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學具)擺一擺、講一講、算一算,加深對加法含義的體驗。在以上活動之后,讓學生“試一試”,發現圖中和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教材所安排的“練一練”由淺入深,由固定到多樣化,使學生的思考空間寬暢開來;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最后安排的課外小調查,將數學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充分體現了數學由生活中來,又應用于生活,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的情境應是學生感興趣的,同時教師應配以富有激勵性和感染力的語言。“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學中,要充分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組織好師生的雙邊活動。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
難點: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在西鄉這個小縣城,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對孩子的成長教育都是非常重視的。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大力宣傳下,人們已擯棄舊觀念,接受新理念,崇尚創新教育。我班的孩子基本上來自這個小縣城,都很愛學習,思維活躍,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5以內的加法,在幼兒園已接觸,多數已會算;但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些不足,不象大城市的孩子,語言環境那么豐富,個別學生計算方法不夠簡便(瓣指頭一個一個數著加)。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注重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生活和情境圖中的加法問題,為學生多提供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提挈個別學生熟練計算5以內的加法。
【教學設計】:
本課時的設計思路始終圍繞“讓學生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加法意義”。開始,以學生感興趣的孫悟空、金箍棒進行導入,創設一定情境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再以同桌兩人為小組經歷“合鉛筆”的過程,親身體會加法的含義。接著,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的實踐操作與合作交流,加深對加法含義的體驗。然后,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情境圖中和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手指游戲”和向國慶獻禮——課外小調查,使學生樂中有悟,也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準備】:
電腦、實物、圖片、絨板。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課前分別請兩名學生買2根和3根金箍棒玩具。
二、構建新知
1、創設情境,體驗加法。
⑴ 教師提問:同學們看過《西游記》嗎?最喜歡里面的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