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鉛筆》“20以內退位減法”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數學》第一冊《買鉛筆》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初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并會正確計算。
2、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同時又能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退位方法
教 具:實物投影、課件、15支鉛筆(5支是散的、10支是整捆的)
學 具: 1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 引發思考
師:袋鼠媽媽開了一家專門賣文具的超市,由于她經營有方服務熱情,各種文具賣得都很快,你們看鉛筆只剩下桌面上這些了,還有多少支沒有賣出呢?
生:還有15支
師手里拿15支鉛筆(5支是散的,10支是整捆的)問:假如你是一位顧客,你想買幾支?還剩幾支?
思考片刻,學生紛紛舉手。師請學生到實物投影前一邊操作,一邊回答:
生1:我想買5支鉛筆,還剩10支。
生2:我想買1支鉛筆,還剩14支。
生3:我想買10支鉛筆,還剩5支。
生4:我想把15支鉛筆都買了,那就一支也沒有了。
[評析:通過這一簡單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由己知自然過渡到新知,引起學生積極深入地思考]
師:你們瞧誰來到了袋鼠媽媽的文具店(屏幕:一只小白兔走進了文具店)畫外音:我買9支鉛筆
動畫演示小兔在從15支鉛筆中拿走9支時遇到了麻煩。[評析:用課件演示小兔來到文具店的情景,引出要探討的問題]
二、自我感悟 探求新知
師:你們愿意幫助小兔嗎?
生:愿意!
師:怎樣幫助小兔呢?這樣做好不好,用你們手中的小棒代替鉛筆,在桌上擺出15根(5支散的,10支整捆的)試著從15根小棒中拿走9根小棒,看看還剩下幾根?
[評析:問題產生了,教師首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操作,主動體驗或感悟知識的產生過程,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獨立操作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到前面邊演示邊說)
生1:把整捆鉛筆拆開和散的5根放在一起,一根一根地拿,還剩6根。
生2:把散的5根拿出,再從整捆鉛筆中抽出4根,還剩6根。
生3:把一捆鉛筆拆開從里面拿出9根,把剩下的一根和散的5根合在一起,得出還剩6根。
生4:從整捆鉛筆中抽出1根,拿走9根。抽出的1根和散的5根放在一起,就是剩下的6根。
(掌聲)
[評析:通過操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放在具體的事物及情境中學習,使學生置身于幫助小兔買鉛筆的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體驗退位減這一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了退位減的計算方法,感受到了學習數學、解決問題的快樂。]
師:小兔遇到了困難,大家積極動腦,想出這么多好辦法,真了不起。老師也想到了一種方法,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的方法都會和誰是一樣的?
看大屏幕,老師用課件演示從15支鉛筆中拿走9支的過程。
師問:和誰的方法一樣?哪兒一樣?
[評析:通過老師的演示與追問,使學生在觀察與思考中,進一步感知算理,為下一步探討算法做了良好的鋪墊。]
三、深入思考 探討算法
師:剛才我們用擺小棒的方法,幫助松鼠媽媽解決了15根鉛筆賣出9根,還剩多少的問題。下面我們再來研究一下15-9怎么計算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