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支鉛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2.讓學生親身體驗,利用身邊的物體擺一擺,初步理解加法含義。
3.使學生能夠看圖說圖意,并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4.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材分析〗
“有幾枝鉛筆”是加法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教學時,要利用圖中的情境,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看圖交流,從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礎上鼓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學具擺一擺、說一說、算一算,然后引導學生完成教科書上的練習。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創情境,如模擬表演(原來有幾個人,又來幾個人,一共有幾個人)、講童話故事等,鼓勵學生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在具體情境活動中,體會加法的實際意義。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校地處城鄉結合地帶,學生的自身素質各不一樣。學生對加法的理解以及計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異。我們針對這種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允許有個逐步提高的過程。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教師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紅色粉筆,右手在盒子里拿出1枝黃色粉筆,然后把兩只手中的粉筆合起來,問學生一共是幾枝粉筆。
(二)動手操作,體驗加法含義
1.小朋友們也拿出自己筆盒里的鉛筆,學著老師的樣子試一試。
師:一共有幾枝鉛筆?
生:有5枝鉛筆。
師:你們是怎樣算出5枝鉛筆的?
生:這只手有2枝鉛筆,那只手有3枝鉛筆,合起來就是5枝。
師:對了,這合起來的過程我們可以用一個算式表示。
2+3=5 (師邊講解邊板書演示。)
∶
加號
師:把兩部分合起來就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們想一想,這2+3=5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教師進一步讓學生對算式含義進行擴展。)
生1:還可以表示把2個蘋果和3個蘋果合起來。
生2:可以表示把2本書和3本書合起來。
……
2.擺圓片。
(1)書上是擺桃子,我們可用圓片代替桃子,先擺1個,再擺3個,學生依照老師的樣子擺。
師: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們會做這道題嗎?
生:1+3=4。
師:這1,3,4分別表示什么?
(師引導學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體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讓學生自己擺一擺書上的第2,3題,把2+□=□,□+□=□補充完整。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根據身邊事物提問題,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在我們身邊,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問題呢?
生1:我的筆盒里有3枝筆,筆盒外有1枝筆,合起來一共幾枝筆?
生2:教室一邊墻上有2張畫,另一邊也有2張畫,合起來是幾張畫?
……
(師表揚學生善于發現。)